冷涡背景下江苏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诊断对比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得出01 年- 09 年江苏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站次最多的两次过程分别为2005 年的8 月1 日和2007 年的7 月9 日.这两次强对流天气给江苏省带来了数站次的大暴雨和暴雨天气,两次过程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冷涡背景下,高层有深厚的冷空气条件,而低层存在暖湿气流.本文综合运用MICAPS 资料、自动加密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诊断对比分析了冷涡背景下江苏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系统以及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热力动力特征.分析发现,低层切变线对于反应天气过程发生发展有明显的指示作用.070709 过程中,由于西南低涡的引导气流,有新的切变线和低涡生成;925hPa 的比湿对水汽条件有很好的指示意义,20050801 过程中,湿层较厚.θse 大值区是大气层结最不稳定的地方,温度平流、对流有效位能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潜在性.深对流指数反映了对流层中低层的稳定度情况,若同时具有抬升条件触发,则强对流天气出现可能性较大;两个个例的涡度平流差异可以很好的指示降水落区.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湖南2012 年6 月10-11 日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形成,高低空影响系统的有效配置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结合中高层前倾槽结构和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不稳定层结形成和发展,导致暴雨的发生。高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的发展演变较好地指
数值分析三次样条函数——三次样条、双三次曲面和“三”三次曲体——具有数学定律之“二阶可导‘收敛性’和‘最优性’”。本文研究用二阶可导(C3 连续)的双三次曲面去拟合全球数值模式地形。讨论数值模式引入地形追随高度坐标( z? 坐标)后,同时必须引入包含定常斜率、曲率和挠率的双三次曲面地形。进而讨论双三次曲面地形模式大气水平面(海平面)气压场反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指出,对z? 坐标模式大气温、
利用自动气象站、常规天气图、雷达、红外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实况资料对黄冈市2012 年5 月29 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东移是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高能区的存在为上升运动提供了足够的能量,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为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本文运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水平分辨率1°×1°的FY-2E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Ncep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雨量和SWAN系统等资料,用综合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7~8日黄冈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西进北抬,加上高空有短波槽和切变线与之配合造成的,强降水分为两个时段,前者为暖切降水,后者为冷切降水,冷切降水的强度明显要大于暖切降水强度
本文以2008 年5 月27 日发生在湖北老河口的短历时暴雨为例,利用NCEP 客观再分析资料,开展中尺度天气系统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干线、500hPa 冷温度槽、冷切尾部辐合区、中低层湿区及地面风场辐合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与暴雨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干空气自北向南、自上而下侵入湿区,具有典型的湖北干侵入暴雨特征;干侵入使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汇合上升,同时激发冷切尾部辐合区中的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结果表明:雷雨大风主要成因是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与河套南侵冷空气相互作用的产物,西太平洋副高西侧为偏南气流为四川盆地对流云团东移提供了引导气流,卫星和雷达监测反映出中尺度对流体生消发展中有多个较小尺度对流体新生和发展,是雷雨大风的作用者,雷暴大风出
通过对2010 年7 月27-29 日吉林省一次较大范围的冷涡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三条水汽通道在我省中南部汇集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且水汽通量相关矢与暴雨发生时的整层水汽通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暴雨期间具有较好的动力、热力及能量条件,特别是湿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强,强降水出现在cape 值由极大值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干侵入对冷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冷涡发生
本文利用实时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和白山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 年2 月12-13 日东北地区东南部暴雪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雪区域大、降雪量多、降雪量梯度大、降雪时段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对流特征。(2)高空平直锋区上的斜压扰动,低空华北低涡东移北上加强造成地面暖锋锋生是本次过程的环流特征。(3)来自海洋的水汽随西南气流北上,在暴雪区强烈辐合,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Micaps 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 年四平市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分辨率受限制的情况下,Micaps 中分析可以很好的诠释环流背景以及一些较细小的系统;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和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关,强对流发生的条件:丰富水汽、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触发、高低空的冷暖配合和垂直风切变等气象因子;然
本文由正压原始运动方程组出发,推导出大、中、小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的动能梯度与地转偏差之间的关系,并用上海“8.25”暴雨模拟结果进行了动能水平梯度的诊断.发现:在各种尺度正压大气的演变过程中,风基本是沿着等能量线吹的.动能梯度大小与地转偏差大小大致成正比,这是动能梯度的物理本质所在.对中-α尺度高端和大尺度的运动,该比例系数为地转参数,且与运动无关;对中-α尺度低端和中-β尺度的运动,则该比例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