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州游记散文论

来源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期间写的“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游记文,是中国游记散文的开拓者。故本文对柳宗元永州游记散文源流,山水游记“追求闲适”性情,亭台游记的“游息之道”,综合其他相关资料及既有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作系统考察。
其他文献
苏轼受庄子思想影响甚深,流贬海南三年最为凸显:庄得吾心的随缘委命,化庄意入己思的超然以及融庄理于“和陶”的安处,构成他在海南接受庄子的三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苏轼自我思想的表达,还是唱和陶渊明的诗、辞,他往往以庄心为己心,以庄理为己理,自得自乐。
晏殊作为杨亿之后的文坛领袖,然而因为流传至今的诗文太少,常常仅被后世当作“北宋倚声家之初祖”②的词人。仔细翻阅相关史料和晏殊流传至今的不多的文章,还会发现晏殊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柳宗元文学经典地位的重新发现者之一,是柳宗元古文传播接受史上的大功臣:晏殊不仅大力推崇柳宗元的文章,精心整理了柳宗元的文集;还写出了神似柳宗元散文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了柳宗元散文在北宋的传播接受。
会议
柳宗元是中唐骈文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骈体文章,在当时和其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遍悟文体,对骈文取其精华,弃其不足,对中唐骈文进行大胆革新,运散入骈,援古文技法入骈,骈散互融,他创作骈文还善于撰结长对,奇偶相间、单复并用,运用虚字流转文气,树立了瑰伟奇丽、卓荦精致的文章新风貌,骈散融合成为中唐文学新变的重要趋势,柳宗元对骈文文体革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学史”的书写遮蔽了“艺文史”传统对“文章”的重视,古代文章学诸多范畴、命题是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中的宝贵资源。清人阮元对金代文章的“气骨”之评,是金代文风的全面概括,“气骨”源自女真人纯实劲直的气质与自我树立意识,经由人格书写发展到政见表达,体现出以直言为气、利害为骨的文风追求,最终又沉潜入金人好为辨析、自树一帜的著述形式中。金代从人格到文风、文风到学品的嬗递中,“气骨”作为核心特征一以贯之,且又
柳宗元生活于三教融合的中唐时代,在京为官之时,即与佛门中人交往。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后,曾自言“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涉佛体文章。他的寓言,从选材、形式结构直至训诚意义,都与佛教譬喻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可见其寓言对佛教譬喻的借鉴与受容。
清代仪征人刘毓崧《通义堂文集》中收录其所作“集唐文”八篇:其中标注“集唐文”者六篇,经考证,集句来源为《全唐文》;标注“集《会昌一品集》”、“集韩文”者各一篇,分别集自唐人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与韩愈文。刘毓崧集唐文各篇篇幅巨大、引文众多。本文对刘毓崧八篇集唐文的创作背景与时间进行了系统考察;列举了作者在抄录原文时在正文、作者名、篇名等三方面的失误;对刘毓崧集唐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刘氏集唐文多用
唐代文人元结自编文集《元子》《文编》等已经散佚,郭勋、黄又、孙望等学者虽有辑录,但仍存缺失。今据金石、地志及其他相关文献辑录了《元德秀赞》《无为洞篆刻》《(湲)泉铭》《右堂铭》等系列作品;重新考订了“伪作”《橘井》实为元结大历二年过郴州时所作;对元结存目文集《异录》《元子》《文编》《猗玗子》及存目作品《漫记》《中唐铭》《古心经》等进行了考辨与编年;辑佚出存疑作品《浮宫记》《武夷君》;对被误认为是元
本文浅论苏洵古文的文学美。首言其着重为文之术的古文观。苏洵论文,道、术并重,尤为看重为文之术。他服膺韩、欧志道、明道的古文主张,一方面提倡为文自然天成,同时又赞成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以促成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次言其文不为空言的识见美、不掩性情的本色美和不拘一格的艺术美。其识见美,不但表现为见解新颖深刻,不为空言,而且持论能自畅其说,撼动人心。苏洵古文有个自我在内,其文既显出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的悲
自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对身外之物抱持着独特的态度。不同于苏轼对此做出的超然化阐释,他不避“玩物”之名,甘心为物所累,不求达到圣人的境界,只求游心于有益情性的爱好里,当一名“君子”。他对古旧之物怀有特殊而执着的感情,明知一切外物终将零落凋敝,却依然孜孜不倦地收集它们,而这一态度,或许与他在旧物上投射的自我形象有关。欧阳修自称“玩物”,而玩物以诚,实乃“不诚无物”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