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pH胁迫对异育银鲫皮质醇激素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来源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pH胁迫对异育银鲫皮质醇激素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3个实验组水质的pH分别为6.0、8.5、9.5,对照组是曝气的自来水,pH为7.4.分别在实验的第0、14和30天采血,血浆用于测定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分离的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吞食活性和呼吸爆发.在实验的第3天多取1次血样,用于皮质醇含量测定.取样结束后,测量鱼的体重,并用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浸泡攻毒,7天后统计死亡情况.
其他文献
通过对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两种深度池塘(平均水深分别为1.3±0.1m和2.2±0.1m,此文中水深1.3m称为浅水池塘,2.2m则为深水池塘)的水体进行采样,测定水质理化指标,研究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实验结果显示,深浅水池塘的藻类组成相似,其藻类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3-2.2×106个·L-1和2.5-7.0×106个·L-1,浅水池塘的藻类多样性评价指数显著高于深水池塘
团头鲂"浦江1号"具有生长快、体型好、抗病力强等特点。研究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主养鱼先期强化培育25d后再放养搭配鱼种,当年能达到150g以上,且宜密养、主养。养殖期间的饲料蛋白不低于30,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投饵法,饲料始终保持适口与水中的稳定;水质保持"嫩、活、爽",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以上,池水符合DB31/T348-2005上海市《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水质管理指标;
将780条团头鲂,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投喂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大黄蒽醌提取物,连续投喂60d后每组选取个体基本一致的团头鲂,一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为实验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每个组分三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均为20尾左右,并分别于6h、12h、24h、48h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肝脏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 224 bp,包括135bp 5非翻译区、1 932 bp阅读框以及157 bp 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 (A)].阅读框共编码643个氨基酸,分子量计算值为70.51 kD,理论等电点为5.25.该HSP70基
本文对广东清远地区引进湘云鲫进行推广的苗种培育与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苗种标粗和鱼种池的强化培育手段、分塘主养的具体操作规程及池塘混养的品种结构等。
A drug-drug interaction occurs when the effect of one drug is altered by the presence of another drug which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s (CYPs) activity.Thus unexpect
To generate the specific antibody, it was necessary to couple ciprofloxacin (CPFX) with the carrier protein.However,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conjugates usually had no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hap
本文对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总结,从杂交方法、亲本和后代性状三个方面对国内目前已经培育出的鲫鲤杂交品种作了比较。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了各地所开展的鲫鲤杂交实验及结果。并展望了鲫鲤杂交鱼今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指出在保证和改良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上,应发展新兴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手段,涉足未知的基因工程领域,使鲫鲤育种有新的突破。
Cytochromes P450 (CYPs) play key roles in drug metabolism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kidney in aquatic organisms.CYP(s) mainly catalyzed the N-demethylation reaction of difloxacin (DIF) biotransf
鱊头槽绦虫(又称九江头槽绦虫)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类寄生绦虫,它对我国草鱼和鲤养殖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目前,随着宿主鱼类的贸易和引种,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此前的报道显示,鱊头槽绦虫感染的鱼类已多达100多种;在中国已报道的感染鱼类约20多种,主要为鲤科鱼类。尽管它有如此广泛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宿主种类,但以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寄生在草鱼的头槽绦虫只局限分布于珠江水系,而不能在长江流域和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