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HSP70 cDNA的克隆以及高温对HSP70的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肝脏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 224 bp,包括135bp 5非翻译区、1 932 bp阅读框以及157 bp 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 (A)].阅读框共编码643个氨基酸,分子量计算值为70.51 kD,理论等电点为5.25.该HSP70基因在翻译区不含内含子,符合诱导型HSP70的特征.
其他文献
发展海洋牧场对于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海产品质量的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海洋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几十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结果发现渤海海域面临着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灾害风险加大的局面。在渤海海域开发建设以大型海藻为基础的藻、贝、虾、蟹、鱼立体养殖系统,形成以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为目标的海洋牧场是可能的,可实现渤海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协调发展。但必须加
会议
通过对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半叶马尾藻2008-2009年一周年的采样观测,总结大亚湾半叶马尾藻的生长特点:主要生活在2米以浅的岸边,在海水稍深的海域也有存活,但必须有固定的附着基;生长周期为:初生阶段:每年的6月至1 1月,生长时期:12月至次年2月份;成熟期:3月至5月。通过各月份长度重量的测定,拟合得半叶马尾藻长度和重量的关系以及生长方程。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南海海洋牧场建设中藻类培育的模式和需注意
肝表达抗菌肽-2 (LEAP-2)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抗菌肽,最近刚从脊椎动物中发现。与其他多肽相比,它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克隆了草鱼肝表达抗菌肽-2基因和它的cDNA全长。草鱼肝表达抗菌肽-2基因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翻译后的蛋白质由9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41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养殖水体的恶化,不仅影响水产品质量,其排放还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根据江汉平原水陆交错,鱼、稻共生特点,建立鱼-稻循环塘水质净化系统。实验系统由面积均为2000m2、呈"田"字排列的4口池塘组成,其中1口池塘种植水稻(扬两优6号,国审稻2005024),其余3口养殖四大家鱼鱼种(每池放养草鱼夏花3万尾、鲢夏花1万尾、鳙夏花1500尾);按照养殖废水零排放的标准运行,每天将鱼池5%的池水排入稻池进行降
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地区池塘养殖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不排放养殖废水的节水养殖模式。黑龙江地区养殖池塘由于夏季光照、温度环境有利于浮游植物快速繁殖,池塘水质变化较快,需要经常排放"老水",注入新水,浪费了水资源,同时养殖废水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压力。
草鱼在北方地区深受欢迎,养殖户养殖草鱼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北方地区积温低,生长期相对较短,草鱼商品鱼养殖周期需要三年,生产成本较高。本试验在设施温棚条件下,提早放苗,注重水质调节,高密度培育草鱼乌仔;夏花阶段室外池塘培育,及时分塘,分级饲养,解决苗种开口饵料,确定不同阶段的放养密度,适时进行鱼病综合防治,当年鱼种规格达到100~150g/尾,商品鱼提前一年上市,养殖周期缩短,降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明
将综合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构成复合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具有循环水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2007年复合池塘养殖模式与传统静水池塘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分析了两种模式下的资源消耗程度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投入产出比而言,复合池塘养殖模式为1∶2.63,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1∶2.07,
通过对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两种深度池塘(平均水深分别为1.3±0.1m和2.2±0.1m,此文中水深1.3m称为浅水池塘,2.2m则为深水池塘)的水体进行采样,测定水质理化指标,研究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实验结果显示,深浅水池塘的藻类组成相似,其藻类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3-2.2×106个·L-1和2.5-7.0×106个·L-1,浅水池塘的藻类多样性评价指数显著高于深水池塘
团头鲂"浦江1号"具有生长快、体型好、抗病力强等特点。研究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主养鱼先期强化培育25d后再放养搭配鱼种,当年能达到150g以上,且宜密养、主养。养殖期间的饲料蛋白不低于30,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投饵法,饲料始终保持适口与水中的稳定;水质保持"嫩、活、爽",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以上,池水符合DB31/T348-2005上海市《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水质管理指标;
将780条团头鲂,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投喂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大黄蒽醌提取物,连续投喂60d后每组选取个体基本一致的团头鲂,一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为实验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每个组分三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均为20尾左右,并分别于6h、12h、24h、48h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