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无背索三拱塔斜拉桥地震响应计算及不同支承方式的影响分析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无背索三拱塔斜拉桥跨径组合为30m+60m+70m+80m+40m=280m,中间三个大跨为拱塔斜拉结构,采用拱梁固结、梁墩分离的结构形式,全桥为五跨连续梁体系,斜拉索承担部分桥面恒栽和活栽,属于部分斜拉桥,约束方式分为普通盆式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两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普通盆式橡胶支座时,E1概率水平下,桥墩基本都处于弹性状态,仅有过渡墩处桥墩截面进入了有限屈服阶段,各桩基础受力都处于弹性范围内.E2概率水平下,大部分桥墩都进入了屈服阶段,主墩的桩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最不利单桩的关键截面已经进入屈服阶段,发生了不可修复的破坏.若把主墩改为铅芯橡胶支座,通过延长结构纵横向振动周期,则既能减小地震内力,又能适当控制上部结构的墩、梁间水平位移,在E1、E2地震作用下各桥墩、桩基础均处于弹性范围,满足规范要求.最后进行了模拟支座非线性特性的时程分析,一方面精确计算两水准地震下的支座位移量,另一方面与反应谱法结果相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类似桥梁的抗震计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以南林大桥整体同步顶升施工为工程背景,建立主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顶升点处设置不均匀位移,研究不均匀位移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并计算各工况下不均匀位移限值.结果表明:在顶升施工过程中,桥梁截面拉应力随不均匀位移的增大线性递增.横桥向不均匀位移的限值小于纵桥向的限值.横桥向的不均匀位移应作为桥梁顶升施工不均匀位移的控制指标.
文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推荐"南桥北隧方案",其中对"南桥"作了较细介绍,而对"北隧"只提了一句"可考虑沉埋式与悬浮式相结合的方案".其"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则另推荐南、北两段皆建隧道的方案,而且南段不仅岛与岛之间的水域要建隧道,当通过岛上时亦要凿山开隧道(因此本文称之为"全隧道方案"),除了一般隧道做法外,还提出了"水下隧道桥"的做法,报请了创新专利.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文将简单介绍国内外现有隧
松原松花江大桥为城市桥梁,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本桥地处严寒地区,结构耐久性、使用寿命要求较高,桥位场地烈度高,抗震设计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桥位建设条件,松原大桥结构设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高寒地区城市桥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高烈度地震区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城市桥梁设计的民族文化、建筑景观元素的体现等诸方面均进行了深人研究与探讨。松原大桥施工采用了多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复建桥是一座主跨274m的中承式飘带形钢箱提篮拱桥.其功能定位为跨江公路大桥,替代负荷运营40多年、病害较多的朝阳吊桥;同时该桥是重庆市规划的两江四岸城市景观桥梁,兼有城市功能,所以总体设计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和新颖性.结合该桥特点,本文重点介绍大桥的设计构思、总体布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等内容,指出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复建桥作为重庆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其取代曾有“亚洲第一吊桥”
地下连续墙广泛用于地下室、地铁车站、隧道竖井等基础结构物的建造。20世纪90年代地下连续墙开始应用在我国桥梁深基础工程中,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主桥为主跨1418m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本文介绍了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地连墙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详细阐述了各分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创新点,结果表明南锚为‘∞’形地连墙基础(长82m、宽59m、深45m)施工组织严密,成功地实施了Y形槽段成槽施
地下连续墙开挖技术起源于欧洲.它是根据打井和石油钻井使用泥浆和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地下连续墙是深大基坑开挖围护的主要方法.其墙体刚度大,阻水性能好,最近几年地下连续墙在桥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通过结合南京四桥南锚地连墙的两个特殊槽段的实践施工经验,分析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要点,Y形槽施工不仅代表地连墙一期槽施工,而且自身也具有独特的特点,无论是成槽工艺和钢筋笼下放都具有史无前例的特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一直是工程建设者的努力方向.南京四桥建设者高度重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围绕索塔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重点对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原材料合格率、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外观质量、预应力施工质量、有害裂缝控制等方面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指标,并在建设过程中付诸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前期南京四桥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并拟用于指导后续工程质量通病治理
郑州市中心区铁路跨线桥为上跨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郑州铁路局车辆段检修车间的斜拉桥,两主墩承台距运营铁路线非常近,采用开口式基坑支护新技术,3号墩120m墩塔梁索并协带挂篮转体施工,2号墩为全封闭挂篮悬浇施工.基础、塔、梁、桥面施工均需进行既有线施工防护,采用立体的防护技术.梁部施工采用转体、支架、挂篮三种方法,施工质量和线形控制要求高,是对传统技术的创新.
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引入大跨径多塔悬索桥设计,提出了大跨径多塔悬索桥使用性能设计的基本流程.根据大跨径多塔悬索桥的使用需求,建议使用交通性能、抗(防)撞性能和桥梁刚度性能作为大跨径多塔悬索桥使用性能的主要性能表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大跨径多塔悬索桥使用性能评定和设计目标选择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大跨径多塔悬索桥方案设计与计算分析的一般原则,指出桥梁宽度的确定应基于规划路网的服务水平,桥梁跨径或桥
悬索桥施工时,锚跨按张拉力进行控制.针对锚跨索股的空间离散性,从索股的利用效率考虑,研究了成桥索力分布模式,及其对应的计算思路,从而计算成桥状态各索股精确的空间走向、索力和无应力长度.然后,对施工阶段包括索股张拉阶段时的锚跨索股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其对应阶段的索力.通过引入能计入温度的悬索公式,分别计算了散索鞍固定、自由时,温度对锚跨索股张拉力的影响.最后,采用一算例,对温度对锚跨索股张拉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