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论犹太人问题》之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之立场的思想发展,是一部出于对犹太人命运的关注,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一系列观点的论战性著作。鲍威尔认为只要犹太人放弃犹太教,犹太人就能作为公民而得到解放,即特殊宗教的废除,意味着普遍的人类解放的实现。但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解放不是彻底的人的解放,它不包括宗教解放;要实现人类解放,就必须对政治解放进行批判。
其他文献
国民健康管理教育基础点是国民小学,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读孩子从小养成规律运动生活习惯,在身体、心理、智能均衡发展,但是近年来「小胖威力」型儿童成长率高,父母过度疼爱小孩,给他们最好的物质生活造就许多儿童的健康问题亮起红灯。要养成规律运动习惯,能增加骨骼发展,亦能增加身体抵抗力和对病体之免疫抗体能力及增进记忆力,教育部推行健康与体适能已有数年之久,五行健康操在国民小学体育课程推广成效佳,五行健康
拉克劳和墨菲误读了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作了简单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及社会主义观等方面阐述并评价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历史观。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屹立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剖析,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两个必然性。本文认为《宣言》诞生以来的历史发展并没有证明“两个必然性”的失败和过时,它们所改变的只是“两个必然性”的实现方式,本文通过《宣言》发表后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梳理,更清楚地表明了“两个必然
当代中国正处于伟大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领导人一直致力于把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逻辑融合起来,建设一个以“共同富裕”为最高价值理想目标的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问题是如何避免两极分化,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就有必要诉诸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确保“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突显社会主义正义。“共同富裕”内在地、合乎逻辑
“人”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人学视域。本文认为,马克思从三个纬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界定:一是对人的类存在进行界定的“人道之维”,其核心概念是“异化”,其现实态度是批判的;二是对人的本质进行界定的“现实之维”,其核心概念是实践,其现实态度是历史的;三是对人的发展进行界定的“理想之维”,其核心概念是自由,其现实态度是超越的。用马克思人学视域来审视当代人的自身的存
人的自由是同异化现象密切关联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由就是对异化的扬弃,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也必须考察人类社会异化产生和扬弃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人的自由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本文拟结合《资本论》中对异化劳动相关理论的阐释,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深入认识马克思历史唯物史现。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
当代人类实践反主体性的负效应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这为实践合理性问题的提出奠定了现实基础。实践合理性的实质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理性观和价值标准对具体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和效应的反思、评价和规范。对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乃是当代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的一条现实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合理性的追求目标,应主要地注意几个要点,一是采用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把握,二是促进主体目的合理化,三是构建科学合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作是时代和实践需要的产物,对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指导作用。我国当前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包括利益矛盾凸现、矛盾的交织性和对抗性增强、民族宗教矛盾的增长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快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间的血肉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双重挑战,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辨证处理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多种社会思想意识并存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回击全球化对爱国主义道德的消解;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的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