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 辐射增强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UV-B 辐射增强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UV-B 辐射增强20%的条件下,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采用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土壤耕作深度20cm )、浅耕秸秆还田(浅耕,土壤耕作深度10cm )、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土壤不耕作)3 种土壤耕作模式进行田间试验,利用LI-6400 光合仪测定了冬小麦开花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拟合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开花期的光响应曲线,并计算了相关参数;采用Arnon 方法测定了开花期、灌浆期和灌浆末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UV-B 辐射增强20%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较自然条件下均显著下降,深耕、浅耕和免耕3 种耕作方式小麦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分别比无UV-B 辐射增强条件下降低30.6%、25.9%和15.7%.在UV-B 辐射增加条件下,三种耕作模式冬小麦旗叶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α )、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i )、光饱和点(Lcp )均较无UV-B 辐射增强条件明显降低,但浅耕模式下降幅度最小,深耕模式最大;暗呼吸速率(Rd )和光补偿点(Lsp )较无UV-B 辐射增强条件明显升高,以浅耕模式增高幅度最小,深耕模式最大.浅耕模式冬小麦旗叶的α为0.086 、Pmax,i 为29.592 μ molCO2·m -2 ·s -1 、Lcp 为888 μ mol·m -2 ·s -1 ,为UV-B 辐射增强处理下三种耕作模式的最高值;Rd 为2.124 μ molCO2·m -2 ·s -1 、Lsp 为30 μ mol·m -2 ·s -1 ,为UV-B 辐射增强处理下三种耕作模式的最低值,说明其对UV-B 辐射增强的外界条件适应能力最强.浅耕和免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特别是浅耕模式小麦叶片在籽粒灌浆末期仍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旗叶衰老晚于常规耕作模式,叶片有效光合时间和光合功能持续期长,有利于籽粒的充实.由此可见:UV-B 增加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小麦的光合作用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常规耕作模式下种植的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浅耕模式种植的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弱,浅耕模式在UV-B 增强的环境中有利于保持冬小麦光合系统功能,进而提高产量.
其他文献
  针对江苏省水稻品种繁多、生长季长短不一、发育期出现时间不一致等问题,经过统计分析将水稻生育期分为拔节-孕穗(7 月下旬-8 月中旬)和抽穗-乳熟(8 月下旬-9 月下旬)两
会议
  三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年际间时有时无、发生程度时轻时重,仅做短期预报,如果赤霉病发生轻或不发生,就要造成农药浪费,增加不必要的农本,盲目防治,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
会议
  本文以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渐进指数及修正直角双曲线等4 种光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CO2 浓度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推导出4 种冬小麦光合作用模型.分别
会议
(一)商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rn1. 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容忍度、偏好、收益、考核等多方面内容.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应基于商业保理公司自身的发展定位,对上述内容进行具体
期刊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分析作物光谱特征方面具有简便、快速、有效、非破坏性等优点,可以根据植物在不同波段处的反射率及其衍生量与植物体内的生化组分的含量建立一种相关关系
会议
  在对海门地区历年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包括如旱灾、涝灾、连阴雨、台风、寒潮(冻害)、冰雹、龙卷、雪灾等灾害性气候对种植业等农业生产的影响。春旱
会议
  基因飘流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的主要风险之一.本试验以紫18 为花粉供体、苏608 为花粉受体,于2009 年和2010 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基地进行
会议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动,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一种新模式.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园区的建立、再加上高校新校区的扩建,使高校
期刊
农作物病虫害风险的研究,对有效防御病虫害发生、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及有效评估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有重大意义。利用吉林省50个县市的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面积资料,及相应各
  通过对松原市粮产资料统计分析提取的1995 年至2009 年气象产量序列与实际粮产序列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二者间相关系数达0.996 ,检验水准达0.001 信度.说明农业气象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