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鳃中NCC细胞的动态分布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CC细胞是鱼类执行CMC活性的重要成员,其功能与哺乳动物NK细胞相似.研究表明石斑鱼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大量的白细胞浸润到受损的鳃丝中,在感染部位有明显地炎症反应.为了弄清NCC细胞是否参与其中,我们利用抗石斑鱼NCCRP-1的抗血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点NCC细胞在鳃的动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感染后第1天,鳃丝中的NCC数量显著上调(P<0.05).NCC不仅在滋养体周围聚集,在那些鳃小片已经遭受破坏的鳃丝上,NCC显著增加.感染第2天,鳃丝上的NCC数量持续上调(P<0.05).到了第3天,滋养体开始从组织中脱落,NCC数量相对第2天有所下调,但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NCC的数量虽然逐渐减少,但是直到第7天,仍然有高于对照组数量的NCC存在于鳃丝(P<0.05).NCC在受感染的鳃丝中的数量变化表明,在石斑鱼受到刺激隐核虫感染的早期,NCC被快速吸引至感染部位,行使其对刺激隐核虫的杀伤作用.后来,即使刺激隐核虫从鳃上脱落,大量的NCC仍然逗留在鳃丝中,很可能是机体为了避免短时间内再次受到感染所启动的免疫保护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 R(U)ppell)俗称苏眉、拿破仑、曲纹唇鱼,隶属于鲈形目、隆头鱼科、唇鱼属.该鱼属高档名贵海水鱼,被称为水中的"熊猫",在欧洲被称为拿破仑
会议
  采用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
会议
期刊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是血浆中重要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载脂蛋白A-I(Apoliprotein A-I).载脂蛋白A-I参与胆固醇逆向运转,在脂蛋白代谢、抗菌等
会议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寄生于海水鱼类的纤毛虫,能够引起海水鱼类全身布满白色小点的刺激隐核虫病或"海水小瓜虫病",每年给我国东南沿海海水养殖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
会议
  Toll样受体(TLR)是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能够参与识别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免疫下游通路,在机体抵抗病原侵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LR13在小鼠中被发现参与细菌应答,
会议
  IRAK家族成员是TLR信号途径重要的转导者,其介导的下游级联反应参与调节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我们鉴定了石斑鱼IRAK-4序列(EcIRAK-4),其蛋白序列与其它鱼及哺乳动
会议
期刊
在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过程中,虽然可观察到不断翻腾的黑色悬浊液,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气泡的产生,也无法验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