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们通常以问卷测验的方式分析被试的某些心理特质及其联系,然而研究者们发现一些与内容无关的因素也会影响被试的选择,例如等级量表中的反应风格。反应风格是指被试基于某些固定的倾向而不是基于具体的测验内容对题目做出选择。传统观点认为反应风格是一种系统的误差,应尽可能的排除掉;而新近的观点却发现反应风格很有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人格变量,它被看作是个体与他人交流过程中的一种图式,贸然排除反应风格可能会剔除一部分真实的目标变量。
其他文献
由前人研究可知,项目间本身所含有的相关关系可以提高关联记忆的成绩。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项目间不同语义关系对关联记忆的影响,特别是在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中的再认表现,本研究将项目间语义关系细分为范畴相关、主题相关以及不相关关系。
情绪记忆是连接情绪与记忆这两大心理学主题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者们现在已不仅仅关注如何提高记忆,也开始关注如何去调节情绪记忆以降低负性情绪刺激对个体带来的影响。实验1采用ERPs技术通过学习-再认这一经典范式,考察学习阶段呈现刺激图片前存在或不存在预期线索对个体感知及再认刺激材料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
虚假记忆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它会对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研究已发现,虚假记忆很难彻底消除,但通过操纵变量可降低虚假记忆的发生率。有研究发现,线索的一致性会影响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发生。
对错误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时记忆领域,短时错误记忆对人们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对短时错误记忆的研究能够深化对错误记忆机制的认识。采用DRM范式用于对基于单词的关联性错误记忆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预警、视觉特征提示对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
不同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自我建构以及认知方式上表现出差异,这些跨文化的心理差异已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中西方跨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三个层面: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价值层面;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的自我建构层面以及整体性和分析性认知方式层面。
背景:音乐是诱发和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虽然采用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乐)调节情绪有着悠久历史,但尚缺乏标准化的指标来评估情绪诱发的类型和强度。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质化分析的方法,分析71名被试(274条有效描述)对音乐的主观体验,筛选乐曲并划分诱发情绪的类别;随后,选取37被试(3132条有效评价),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每首乐曲进行判断和评估;最后,采用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考察了19名被试评
面孔是一个生态显著刺激,承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如性别、年龄、身份等。前人的研究发现女性对面孔的识别绩效显著好于男性,同时女性被试对女性面孔的记忆优于对男性面孔的记忆,而男性在面孔再认中没有表现出这种自我性别的偏见。
在中国,用手机登陆如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大学生正日益增加,其中一些过度使用者甚至表现出了类似于成瘾的症状。然而,目前并没有已发表的量表可供用于评估微信过度使用的状况,这严重阻碍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情感决策是指个体在面临价值矛盾而引发情感冲突时做出趋利避害选择的能力。尽管以往对影响情感决策的相关因素有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工作记忆是否参与情感决策过程还存在争议。
大量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即父母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会表现出多种心理社会适应问题。然而,几乎没有研究关注父母感染艾滋病这一应激源可能给儿童带来的生理影响。与早期应激经历密切相关的生理指标之一是皮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