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预期对女性负性情绪事件再认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记忆是连接情绪与记忆这两大心理学主题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者们现在已不仅仅关注如何提高记忆,也开始关注如何去调节情绪记忆以降低负性情绪刺激对个体带来的影响。实验1采用ERPs技术通过学习-再认这一经典范式,考察学习阶段呈现刺激图片前存在或不存在预期线索对个体感知及再认刺激材料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
其他文献
角色转换可以加深对对方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后续的交流互动。为了研究角色转换是如何影响互动双方额下回的脑间功能连接,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设备(NIRS)同时测量了交替互动游戏中双方的额下回脑活动。
近年来,关于中文阅读认知过程的眼动研究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文书写系统与拼音文字书写系统(如英文)存在显著的差别,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儿童词汇量增长的80%来自于自然阅读。由于汉语词与词之间缺乏诸如空格之类的视觉切分线索,因此,汉语读者不得不利用一些语言切分线索进行词切分。已有研究发现,词素位置概率作为一种有效的词切分线索促进了读者的词汇识别。
在拼音文字中,词与词之前有空格隔开,读者在选择眼跳目标时,倾向于将眼跳落在词的中央位置附近。然而中文文本中没有词间空格,中文读者采取的眼跳目标选择的策略是一个尚无定论的话题。
本研究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结合边界呈现的实验范式(Rayner,1975),探讨正常阅读条件下,中文的词语结构信息是否会对预视加工产生影响,并且对词语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精细的探讨,从而为眼动控制模型中串行模型和并行模型的争论提供实证依据。
词跳读是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会注视每一个词,而会跳过一些词.副中央凹预视和中央凹负荷是决定词跳读的两个主要方面.对拼音文字(如英语)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单词可以通过副中央凹预视得到预加工并被跳读;虽然中央凹负荷调节着对副中央凹词的预视量(即在注视时间上的预视效益)(Henderson & Ferreira,1990),但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词跳读(Driegh
在阅读活动中,眼睛的运动与文字的即时加工密切相关,读者通过对文本的注视(约200~250 ms)获取阅读所必须的信息.消失文本范式常用于考察信息获取的时间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操纵所考察词的呈现时间,限制读者在首次注视的开始阶段对词视觉信息进行编码的机会,从而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文本信息所需的时间(Blythe,Liversedge,Joseph,White,& Rayner,2009;Liv
对生物运动的加工是人们完成模仿、社会学习和非言语交流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基础,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工生物运动,形成整合的知觉表征并对随后的行为进行引导,我们需要将生物运动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构型信息对于多个客体在工作记忆中的保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关于工作记忆中空间构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静态场景,由于动态场景下客体在不断运动使得空间构型并非恒定不变,为了有效的在工作记忆中对多个运动客体进行表征,笔者推测视觉系统对运动客体会有更加灵活的基于空间构型的表征:即可以在一定程度变化的情境下抽取空间构型信息的不变性。
由前人研究可知,项目间本身所含有的相关关系可以提高关联记忆的成绩。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项目间不同语义关系对关联记忆的影响,特别是在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中的再认表现,本研究将项目间语义关系细分为范畴相关、主题相关以及不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