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施工期潮流及地形冲淤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起洋山一期工程施工期港区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的原因有主要两条:一是施工期港区陆域抛吹填泥沙的流失,二是港区建设改变了边界条件,引起水流流态和泥沙输运规律调整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边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地形冲淤变化,分析认为,到2004年7月为止,现场流场和水下地形的变化与前期模型试验预测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从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战略考虑,大胆地提出开发长江北支深水大港的战略构想,设想利用沙洲滩地建造港区陆域,利用潮汐通道建造港区水域,利用双导堤建造深水航道;设想采取缩窄口门消除涌潮,疏浚河道增加径流,开辟运河提高通航,建造长堤束水冲淤,圈围水库蓄水排淤等综合开发措施,宏观分析北支深水大港和深水航道不受淤积的可能性,希望在长江北支入海口营造140多公里优质深水岸线,150多平方公里优质港区水域,
以一维水动力学模拟技术为基础,结合苏北大运河地区河网的水文、地形、防洪设施、水利工程等特点,建立了苏北大运河地区河网水流模型,对梯级调水、控制节点泵站、闸门、船闸、地涵、旁测涵洞以及支流和网流进行研究。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实现了对调水过程和水量调配方案沿程水位和流量的监控。开发了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非计划用水的评估计算的相应软件,满足了对沿程实况用水及非计划用水作在线与事后评估的要求,为苏北大运河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
根据1996-2004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断面的实测水深资料,总结清水沟流路自清8汊改道以来,现行黄河口下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改道初期,三角洲明显向海淤进,1998-2002年剖面形态保持稳定,2002年调水调沙以来,又出现明显向海淤进。近年来,随着入海水沙通量的减少和调水调沙期间大量泥沙短期集中入海,应当充分重视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演变和海洋动力在三角洲演变中的作用,从动力输沙入手研究三
简要介绍了黄河口径流、泥沙、温度、盐度、潮流、波浪等基本情况,河口河道、海岸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黄河口治理情况。在潮汐等影响下,黄河口河道易淤积,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形成台阶状纵剖面,随着河口中段比降的减小,河型由顺直转为弯曲,滩地横比降加大。当河口延伸到一定程度后,中段易漫滩、出汊、卡冰。拦门沙高程对河口泄洪排沙具有阻碍作用,但范围有限,波浪对黄河三角洲海岸方向、河口沙嘴、河道平面摆动等具有明
对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的分析表明,该河段局部河势正朝不利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沙、新浏河沙和新浏河沙包头部的持续冲刷后退及南沙头通道发展,给10.5m深水道航道及下游南港主槽和长兴岛涨潮沟带来不利影响,需采取工程措施遏制其不利变化。通过对河床历史演变的分析,认为在上游河段整治之前,先期实施在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限流的工程措施是可行的。在综合考虑整治目标及工程对周边局部河势影响的
从江苏省如东县的洋口港发展形势、地理位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角度,论证建设如东县临海水库的必要性及其水源的可靠性。由于如东县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性,提出根据内河河网水位进行频率分析选择典型年的思想,根据选择的典型年,分析现状水平年的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二者之间的余缺关系,计算水库来水过程,再根据水库的调节计算条件及拟定的补库方案,论证建设如东县临海水库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有效库容。
研究旨在了解台湾浅滩的底床形态特征和研究区域的泥沙输运情况及该区域所处状态。2006年8月对台湾海峡南部的浅滩部分区域进行了走航式测量,使用船载ADCP以每小时一周的速度沿一个面积为7.3km的三角区进行了28h的多层位的流速、流向测量和水深观测,以及使用CTD进行定点海洋物理观测。根据判断,该研究区域的底床类型属于潮流成沙脊,测量到底床形态宽约520m,高约17m。使用Hardisty沉积物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