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不能”角度谈我国司法公信力与诚信法治

来源 :北京市经济法学会,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e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较为严重,与此同时,人们对司法的诟病、不信任也比比皆是,当"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逐渐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本文即从这一角度来谈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塑造,期望使司法公信力获得得以塑造的认知土壤.通过司法行为的改进及司法改革的推进来提高公众对司法活动的认同,本文从司法权的有限性角度出发,通过明确表明司法功能的作用范围及其局限性,来说明司法权并不是万能的,通过消除公众对司法的不合理预期来提高司法公信力。
其他文献
数学仪器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而这之后,数学思维的发展却陷入了漫长的停滞期,直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才迎来了第一次"数学高峰".本文首先介绍了古希腊数学发展的历史,然后论说了古希腊和古中国数学的共通性并对此进行项目研究,以期对后代人们对古希腊数学思想和技术有所了解,促进现代学习型社团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同时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本文从市场信用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中国市场信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北京市西城区是首都的中心城区,辖区内有著名的"金融街",是众多商业银行的所在地,是能够对全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区域特点,个人金融消费类案件在西城法院商事收案中的比重一直很高.西城法院在妥善审结大量个人消费贷款的同时,不满足于被动地做好金融市场矛盾纠纷的事后化解工作,积极发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北京市西城区是首都的中心城区,辖区内有著名的"金融街",是众多商业银行的所在地,是能够对全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区域特点,个人金融消费类案件在西城法院商事收案中的比重一直很高.西城法院在妥善审结大量个人消费贷款的同时,不满足于被动地做好金融市场矛盾纠纷的事后化解工作,积极发
在社会责任渐趋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背景下,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治理的理念之中、并以其作为衡量公司治理优劣的标准,已成为国际上众多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及现实国情不同,在中国发挥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功能并将其付诸实施,必须是在政府主导之下有目的地进行,并将所构建的相关制度通过立法程序分步骤地落实在实在法层面.
消费者保护是现代社会日益重要的话题之一,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在面对强势的生产经营者时,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作为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主体,理应履行消费者保护的相关义务,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引导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的发展.本文主旨便在于以产品强制召回中的国家义务为例,将从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之必要性、强制召回的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国家责任三个角度进行重点论述,探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家义
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其风险隐患也不断暴露,信用评级业务更受关注.该领域存在的独立性欠缺与利益冲突、市场垄断、法律责任约束不足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大大抑制了信用评级积极功能的体现.危机后,国际上出现不少对信用评级制度的改进做法,可供中国借鉴.未来中国金融创新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完善需从加强监管、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防范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引入内部信用评级及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入手.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有个别人丧失诚信,弄虚作假、滥用诉权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类不诚信诉讼行为,不仅蔑视司法权威、侵害他人利益,更将影响和谐社会有序构建,若不予以高度重视并完善对策措施,这类不诚信诉讼行为将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可能造成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空转.本文以规制和预防不诚信诉讼行为作为行文主旨,厘清不诚信诉讼行为概念和识别要件,分析不诚信诉讼行为产生原因,重点调研不诚信诉讼行为在立案
本文指出,中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是建立在"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思想指导之下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民事再审制度使得纠纷的解决永无尽头,进而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被牺牲,司法的公信力荡然无存.作者认为,为恢复司法公信,应当将再审制度的价值定位为"有限纠错",以再审"有限纠错"价值为指导,慎重启动再审程序,保障裁判的安定性.
政务诚信具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领头羊"作用,然而政务诚信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政务诚信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的步伐.针对政务诚信的缺失,本文力图通过法治的途径解决政务诚信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务诚信的法的价值,然后论述政务诚信建设依靠法治的重要性,最后探讨政务诚信建设新的法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