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降压对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影响

来源 :山东省第十二次麻醉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LCA)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以及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 B. C3组,每组病人20例。A组为对照组,不实施控制性降压:B组与C组为实验组,均使用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实施控制性降压。结论:1.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控制性降压时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较差PETCO2不能正确反映PaCO2,应该检测PaCO2并对PETCO2加以修正。2.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控制性降压会加重高碳酸血症的发生,应慎用控制性降压。
其他文献
会议
麻醉剂所诱导的温度调节受损和暴露在冷的手术室环境中,二因素共同作用使大多数外科手术并恩体温降低,体温降低起初是由于体热量由核心向外周重新分布,继而是由于热量的散失多于热量的产生。全麻期间体温严重降低病人的核心体温,在动静脉分流调节重新建立时最终形成一个温度平台。即使很容易预防的轻度体温降低也有不利的影响,包括心脏异常、凝血障碍、手术伤口感染和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多数情况下,应对病人的体温金相检测。
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透析,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严重贫血,控制高血压和改善心功能,控制感染。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和辅助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要求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不在肾或主要不依赖肾、无肾毒性、作用时间短。术中麻醉维持包括在有效液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尿剂等维持有效的灌注压和扩张肾动脉、利尿等。术后重视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用于胃肠道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容量治疗的合理剂量。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诱导输注万汶,A组:5ml/kg;B组: 7ml/kg;C组: 9ml/kg。分别于输液前(T0)、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5min(T4)、10min(T5)、20min(T6)、60min(T7)时刻记录M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n=30)、对照(n=30)两组各30例。观察组手术开始前给予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注。后接微量泵,咪唑安定以0.1 mg/(Kg·小时)、芬太尼以1μg/(Kg·小时)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手术完成。对照组未用辅助药物。于入室安静后麻醉前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单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需行单肺通气(OLV)的食管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I组)男12例、女8例:对照组(II组)男14例,女6例。对患者进行麻醉。结论: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 4氯化钠注射液按照15m1/kg的输液量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于OLV时对肺
国内近几年来术后镇痛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接受,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其中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因操作方便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常用于妇科手术。阿片药物配伍布比卡因最为常用,但是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比较明显。布托啡诺目前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探讨其术后镇痛方面作用。结果证实:新型阿片类药物布托啡诺复合左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加入局麻药对神经阻滞术中、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常规施行神经阻滞,麻醉药物配方:观察组2%利多卡因10-15ml+0.75%布比卡因5~7.5ml+高乌甲素8mg(4ml)加生理盐水配成20-30ml,对照组不加高乌甲素。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t检验,组间率比较行
目的:比较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阻滞效果,评价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将昌邑市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进行胸椎旁神经根阳滞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28例141支胸神经)和对照组(传统棘旁经横突定位法,37例138支胸神经),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1.5%,对照组为83.3%;实验组的血管损
本例患者首次应用利多卡因,且药量少,注射器回抽后未见血液,注射10分钟甚至1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抽泣样呼吸、隔肌痉挛等症状。考虑为利多卡因过敏引起的偶发高敏迟缓反应m局麻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并不多见,一般认为酚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引起过敏反应比酷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罕见。因酯类局麻药及其代谢产物能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形成半抗原,而酞胺类不能形成半抗原,但酞胺类所含有的防腐剂对羚苯甲酸盐的分子结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