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藏羌民族地区地域建筑的现代演绎——四川九寨沟某办公楼设计的地域化尝试

来源 :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九寨沟为中心的川西藏、羌民族地区正面临高强度的开发与文化的涵化.面对当地急剧变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对地方历史过程和民族特性的认知,结合九寨沟地区典型的高原气候、场地特征以及传统藏、羌民族住屋风格,归纳了四种传统建筑语汇更新模式,并通过实际案例探索融合该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现代建筑.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稳健的空域三维网格模型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三维网格模型进行仿射变换,以获得模型的旋转不变性、缩放不变性;然后,根据各顶点邻域内顶点位置的平均差值作为掩蔽因子确定水印嵌入的强度,使得嵌入的水印具有不可见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对几何变换、简化、随机噪声和剪切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该文通过回顾老武汉城市演进的主要脉络,从一个侧面反映武汉城市文化及建筑文化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命运.纵观当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地域性的建筑与文化普遍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这促使人们思考有关城市发展本质的问题.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不断更新中的城市迫切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建筑文化.
遗址公园是当代保护与展示历史遗址的重要规划手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南京部分遗址公园的规划方式与使用效果的考察,分析和评价了遗址公园的主要类型和相应的设计手法.
该文应用现代伦理学的原理,通过对当代中国居住建筑设计状况的分析,对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伦理学层次上的思考.
20世纪中期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新的建筑施工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以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或难以实现的建筑类型以及设计理念,现在在许多地方都得以实施.注重环保、建筑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人的需求,使得建筑在德国的发展趋于精益求精.混凝土楼板激活技术、太阳能作为建筑能源、被动式建筑以及新型人工合成材料及传统材料在建筑上的新应用是本文着重介绍的几个与建筑技术
本文通过反思我国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建设方针,并与西方建筑理论中的三原则:实用、坚固、愉悦进行了对比,作者提出的一些看法,即以"坚固"替代"经济";以"愉悦"替代"美观".
本文简约地介绍了当代成为国际学术主流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从该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越界、杂交等理论观点,应用于建筑界的理论命题:全球化和地区化,以解决当今时代该命题给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带来的困惑.
信息传播是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和生产手段.但是,信息传播的发展在加速本土文化和非本土文化之间的融合的同时,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建筑文化方面,引起了激烈的冲突.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地域性特征与设计方法趋同性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力图从传播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出发,着力探讨信息传播与建筑文化全球化、地域性文化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对中国建筑的巨大影响是加速城市化的发展和建筑设计领域国际建筑师的参与,我们一方面应很好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亦须对付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冲击.本文介绍了全球化冲击下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
"有机"的洪江古镇建筑遗存丰富,特色鲜明.从其建筑的外在形态着手,在社会心理的层面上对当地的文化含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于积累当地建筑的资料、加深人们对于当地建筑的理解、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