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沉积微晶硅本征层的纵向结构的改善

来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低速沉积的微晶硅薄膜相比,高速沉积的微晶硅薄膜具有非晶孵化层厚、纵向结构均匀性差等特点,导致电池的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密度降低,使得电池的效率不太理想[1]。本文采用传统方法和后通硅烷法高速沉积了两组不同厚度的本征硅薄膜材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演化,并对其进行生长速率和晶化率的观察,发现后通硅烷法很好地减薄了非晶孵化层,提高了薄膜的纵向结构特性,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后通硅烷法有助于提高薄膜的成核密度。
其他文献
Si 纳米线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在提高太阳电池效率与降低成本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已成为当前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利用Lorenz-Mie 光散射理论研究了几种典型同轴Si 纳米线的光吸收机理,并结合漂移扩散输运模型建立了同轴Si 纳米线光伏器件物理模型;其次利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MACE)方法实现了光滑表面Si 纳米线阵列的可控生长,并初步制备了Si/a-Si:H 核壳纳米线阵列;最后采用严
本文以低温碱处理的高粱渣为底物,研究了分批补料糖化工艺对高浓底物酶解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仪(FT-IR)对底物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后底物结构变化对酶解有很大影响;对最高固含量为30%,酶用量少于10FPU/g 底物的水解体系,酶解120 h 后,葡萄糖和木糖浓度分别达到102.52 g/L 和29.48 g/L,葡聚糖转化率为52.16%。使用分批补料水解能大幅提高
利用水热法一步合成制备了五氧化二钽/石墨烯复合物光催化剂,并应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和水制甲醇和氢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五氧化二钽/石墨烯复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和水有效地提高了甲醇产生效率;石墨烯作为助催化剂,提高了电子传输速率,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并且石墨烯具有吸附二氧化碳的作用,利于增大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而且甲醇与氢气在光催化还原中具有竞争性,甲醇量的升高,产生
“能源”与“水资源”同时困扰着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进展又将上述问题集中反映到大地的这些点——城市——上,使城市的“能源”与“水资源”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伴生物——污水,又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蹊径。加强节能、节水意识,以及研究城市废水再生与回用工作。如城市污水回用,即:将城市生产与生活中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本文将这类水作为建筑物制冷、采暖、制热水三联供的热泵系统的热汇(
在全球节能减碳趋势潮流中,台湾将2010年宣告为节能减碳年,各行政部门在政策引导下,结合民间资源及力量,正全力推动节能减碳之10 大方案及35 项标竿型计划,以将台湾形塑为可持续发展之低碳社会。台中市政府已研拟低碳城市建构计划,并以「无碳无忧」为愿景,设定3 大目标,实施6 大策略性旗舰计划,期望在2014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回到2009年水准(减量151.99 万公吨),以逐步将台中市打造为乐活
针对国际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本文进行了可进行大面积微晶硅薄膜沉积的 VHF-PECVD 沉积系统的研发。首次在国内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面积微晶硅薄膜沉积系统。同时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大面积电学特性、结构特性均匀的微晶硅薄膜。为了检测制备薄膜的特性,将生产线上单室沉积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叠层电池进行了技术升级,获得了效率达到9.2%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三叠层薄膜太阳电池。
本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上海国际饭店进行节能改造中所运用的技术、改造后的经济性、改造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明确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在酒店餐饮服务行业节能改造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大力推广,节能服务公司应根据各酒店的差异化,开发个性化的合作模式。
本文基于土壤排取热量平衡理念,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办公建筑为例,系统的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在目前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此外,结合该地源热泵系统及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空调侧和地埋侧流体温度合理取值将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希望本文能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以帮助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真正理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
在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各种工艺中,我们选择生物质气化制低碳混合醇做为开发对象,在实验室完成了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的筛选工作和寿命考察,进行了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并将选定的催化剂应用于 300 ml 单管低碳醇合成装置,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循环比等对催化剂的CO 转化率、总醇合成收率和C2+ 醇选择性的影响,对低碳醇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为千吨级低碳醇合成中试奠定基础。
本文介绍了在马来西亚运行的太阳能空调系统。本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式制冷机、 储热水箱、储冷水箱、水泵、管路、冷却塔、风机盘管等组成,采用我国生产的热管式真空管集 热器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对进入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水温度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天候测试, 表明本系统不需要使用辅助能源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