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保护法律对策,应以大气、水资源、土壤、清洁发展、防护林及生态修复等重要领域的协同合作机制为平台,扭转环境质量下降局面,逐步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以综合性区域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立法为先导,在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进行重点环境要素单行立法.同时,注重单行法内在制度的协调性,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以专门化的环境法庭和环境公安等司法和行政执法为保障,构建起京津冀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法律对策与机制.
其他文献
惩罚性赔偿规定的来源 The Origin of Punitive Damages 专利法修改稿第65条第 三款-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将根据前两款所确定的赔偿数额提高至二到三倍.Article 65.3 of Proposed amendment of Patent Law:-In case of intentional patent i
会议
日程 什么是标准 法规及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司法判例 几点建议 什么是标准 法律、法规 《上海市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加工方式及温度控制)集体用餐的膳食可以采用冷藏、加热保温或者高温灭菌以及符合要求的其他方式进行加工.采用冷藏方式加工的,应当在膳食烧熟后充分冷却(在2小时内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并在10℃以下分装、储存、运输,食用前须加热至中心温度75℃以上.采用加热保温方式加工的
会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和文明.然而,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供人类饮用的仅仅是有限的淡水资源,这些淡水资源又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如灌溉需70%-80%,工业不到20%,生活用水只占6%,其中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饮用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对于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高效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体制是饮用水
文章介绍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法治环境,即尽快制定系统、专门的区域开发法律,同时加强各城市区域间的协作,加强统一的法治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有统一的市场体系,而统一的法制是统一的市场体系得以形成和有效运作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的性质来说,国家是统一法制的国家,国家统一的立法为环渤海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但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统一的法制只能
在法治的年代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为了长效地保护流域水体环境,促进环境公平,应当建立流域污染防治的区域联动体制、制度和机制.从法理上说,上游的侵害与下游的受害之间的利益平衡、上游的付出和下游的收益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上下游之间行为的相关性,决定了上下游必须协同起来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在法律和国家规划的指导下,一些地方结合现实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探索建立了统筹的流域污染防治的区域联动体制,创新了
通过对山东省域内的河流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法律实务中的实践效果进行剖析,在观察、评估与检讨的基础上,对现行法律对策展开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反思和评价,并依据三种法律对策的科学内涵,以及实务操作的现实理性,解读更加适用现实困境、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刑事法律对策的基本原理,力图在针对河流水域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体系中,构建起以凸显国家公权力——刑事处罚权为重心的法律制度,唯如此,才能够使污染治理得到应有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课题以阜新市在资源生态方面的保护实践为切入点,分析阜新市在矿产资源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
环境污染治理目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社会热词的背景下,环保领域的一体化承载了民众更多的期盼.面对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立法、执法入手,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法律相关对策: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环境法律体系;落实好新环境保护法;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环境法律体系所配套实施的外部制度等。
我国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7%,主要分布在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利益诱导,在草原上采矿、挖掘、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行为日趋严重,其中很多行为并非为国家许可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范对于草原生态犯罪行为规制不足,导致破坏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应有惩罚而愈演愈烈.为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惩罚严重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借鉴蒙古族、藏族草原生
环境侵权行为及其损害结果具有较普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特殊性,普通侵权理论与责任制度构造难以适应环境侵权救济现实的需要.为弥补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的不足,有效救济遭受环境侵权损害的利益,需要更加重视并合理运用针对环境侵权特殊性和救济有效性而产生的环境侵害排除责任.由于环境侵害排除责任的严厉性和由此带来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牵涉到的多种利益取舍等复杂问题,对侵害排除责任能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也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