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动画启示录--民间年画之『中国精神』在中国经典动画中的传承与蜕变

来源 :20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设计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动画民族化研究并不是新锐课题,中国动画对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也从未间断,但中国动画在民族化发展中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浅薄理解以及对形式的生搬硬套几乎成为当代中国动画创作的通病,中国动画民族化之路依然漫长而遥远.曾经的“中国学派”动画之所以至今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这些影片中所蕴含着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分析和研究“中国学派”动画如何“探寻民族形式之风”,对正处于迷茫和摸索中的当代中国动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民间年画的“意”“形”“色”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民间年画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在中国经典动画角色设计的传承与蜕变,以此探寻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复兴之路.
其他文献
这篇反映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之教学面貌的文字,主要是围绕毕业设计专题的教学实践而叙述.每一位教师,都极其认真地面对自己的研究、实践和教学,但各自的研究立场、实践方式以及教学的着眼点等却不相同。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才使得这个教学群体能与学生、与学界、与市场等形成较深广的关系,能使专业的面貌在不同的时段产生较明显特点,以形成差异性和递进关系,这些为我们即将起步的建筑学专业奠定了基础;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建筑师已经开始应用生态学理论设计“生态建筑”.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次大会,以“建筑·人口·环境”为主题,较早地提出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环境、自然资源及能源危机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生态自然”、“人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道主义自然观”等等新的理论概念,这
包豪斯对我国的设计类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济大学建筑系就是一所比较全面地贯彻包豪斯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包豪斯的办学理念不仅对于建筑学的教学,而且对于室内设计教学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以多年来的包装设计教学的实验与实践为基础,将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反思,对已知的界限进行不设界的探索,希望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通过对国内外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进程的了解及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介绍了较典型地区的现代发展方式,从而提出了传统手工艺活化的重要性,总结了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创新材料,解构工艺和融入设计.现代工业设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色,华人丰富的文化传承,是值得人类珍视的文明宝藏,因此,本土设计师应开拓思路,总结经验,重塑传统的当代价值.
在图形设计教学中,强调对形式与色彩组织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不可避免地要与话语产生互为关系.设计不同于艺术,图形设计强调作品的信息传达,媒介信息传达的必备要素包括“背景”与“结构”两部分,这两部分均与话语性文本有密切的联系.结构的完善使得话语的功能有了突出的特征.文章分析话语的功能体现,将“表现”与“描述”运用于图形的创作中,论述俗语、双关、夸张、比喻在能指形象方面的结构方式,结合图形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简单生动的“物观取象”造字理念,集“实用”和“艺术”于一身,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象形符号.其独特的构成方式、形式美和意蕴美与现代视觉语言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相融合,共同构筑了视觉传达的内容.文章将汉字艺术中“形”与“意”内涵意蕴的独特性与视觉语言设计相结合进行探析,来诠释汉字文化在现代美学设计和文创跨界设计中的深远意义,从而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
针织服装设计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独立分支,既有与梭织成衣相通的部分,也有自己独立的一面.随着近年来休闲时尚风潮的日益兴盛,针织服装在服装整体销售的份额中不断提升,正因如此,目前众多的服装院校纷纷开设针织设计专业以适应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而在这其中,对针织服装特别是毛衫设计起着重大影响的就是电脑横机的诞生与应用,它将复杂的编织技术简化成为电脑程序,实现了手工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而大大拓展了针织服装的设
近年来针织服装发展迅猛,在整个服装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制造硬件设备也是层出不穷,但制造技术、制作工艺却还停留在传统梭织类服装的框架上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针织面料特性的分析,了解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一些针织类服装的结构裁剪、缝制工艺,熨烫工艺及制作流程,并针对目前针织类面料服装的制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针织面料服装的制作提供参考.
旗袍来源于满族妇女服装.不同于传承了将近3000多年的汉服体制,清朝将近三百余年的女装都是以旗服作为主流.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侵入式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逐渐提高了“曲线美”的意识.由此开始对旗袍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个人的优美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此过程的转化并非顺风顺水,于是这场中西文化的火花便被缝制在旗袍上,以供后人研究探索.相较于日本、韩国等国家至今仍然保留着国服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