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土司研究的价值--以唐崖土司为例

来源 :2016湖北发展论坛——“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五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81868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唐崖土司及其遗址特色,作为中小土司的研究价值,唐崖土司既是地方历史研究又是少数民族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唐崖土司研究为重点,将丰富咸丰县,乃至鄂西南的地方历史,还可对土家族历史研究起到支撑作用。土司遗产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以历史物化的方式告诉今天文化的连续性和文化的特殊性。在“后申遗时代”,土司学界应着手研究、健全土司遗址的保护工作机制,以保证与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万里茶道"复兴与沿线内陆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打造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等策略。
五峰有着悠久的种茶售茶历史,并且早在18世纪就将茶叶出售至俄罗斯、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这前所未有的机遇下,五峰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跻身“万里茶道”发展体系。实施五峰茶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合,推进五峰茶产业的全面升级,重塑五峰茶厚重的文化底蕴,加大五峰茶市场的开拓力度。
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与经济相结合,还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五峰茶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其关键在于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五峰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应当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本文研究了鄂西茶文化历史,介绍了鄂西茶叶生产技术史,鄂西茶文化既包括技术产品,又包括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其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从这些表现形式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鄂西茶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鄂西茶文化接力神农的发现与发明,根植于巴楚文化的深厚土壤,它从历史深处走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淀,不断向周边扩散,在丰富和发展中华茶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万里茶道”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被忽视”或者说“被遗忘”的状态。“万里茶道”概念在国家层面提出之后,才受到沿线各地政府、学者、企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具体到湖北段,多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武汉或汉口,缺乏整体的研究。本文试图分析“万里茶道”湖北段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湖北省在万里茶道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所称"容美",指在清代改土归流前的鹤峰县与五峰县的区域称谓,容美曾是元、明、清土司时代,土家族区域里的几个大土司之一.以今天五峰与鹤峰为主,另还有长阳、巴东、建始、恩施清江以南的部分地区等."容美茶"是历史上鹤峰县与五峰县的特产,它起源早且流传时间长.特别是明、清时期,容美曾把茶作为重要的输出商品,因此有许多记载.今天由于行政的分割,容美茶也被分割为鹤峰茶与五峰茶.茶在古代,曾一度是"夫茶之为
本文阐述了自古以来,湖北不仅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而且还是纳税大户。喝茶是中国人的普遍习俗。从宋代至明代,以抢劫茶叶为主的盗匪—茶寇,流窜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让朝廷十分棘手。
本文阐述了容美土司的茶叶种植,道路与贸易。土司时期土司主也特别注重土司内外交通建设,建构了四通八达的骡马道。现在这些古道仍然保留了土司时期的石桥、骡马店、碑刻、摩崖石刻、古道岩板遗址。这些古道路成为当前申报中蒙俄万里茶道(湖北段)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五峰县和鹤峰县是全国有名的“茶叶之乡”,其茶叶贸易历史悠久。土司时期,容美土司茶叶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土司制度的实施对于两县茶叶之路的开拓和茶叶
近代华茶出口经受了大规模的萎缩,国内有识之士及相关部门为缓解、改变这种颓势也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宜红复兴计划”作为近代华茶改良的一种尝试,其目的固然有提高品质、迎合国际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也包含有逐步实现机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动因。这种尝试对于改变华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的问题有良好的意义。据李今芸的研究显示,曾控制万里茶道茶叶贸易的晋商在近代茶叶贸易史上对砖茶制作的机械化
自红茶随着洋商漂洋过海进人世界商品贸易体系之后,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五峰红茶发展之路颇为曲折。清末,五峰红茶随着全国红茶出口量增加而增加,到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此后,由于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红茶出口量逐渐下降,到一战末期降至最低点。在此期间,茶叶的发展与五峰地区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随着五峰茶叶贸易与外界更加紧密,茶叶日益成为五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托,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