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汽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部件冷却系统优化与技术改造

来源 :2012年全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技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哈汽1000MW汽轮机高温部件压冷却系统结构、特点比较研究,通过中压转子冷却系统进行温度场和热应力数值研究、冷却蒸汽系统设计校核、热力测量与验证及技术改造,提高哈汽1000MW汽轮机的安全经济性,改善汽轮机的热耗特性。
其他文献
结合国内第一个分布式风电场实际工程情况,分析分布式系统电压波动原因,制定明阳MY1.5Se风电机组应对策略,给出分布式系统建设建议,通过现场运行情况表明MYSe1.5风电机组能很好的应用于分布式系统.
对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风电机组进行动态建模,阐述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主流方式是柔性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建立了2种不同接入方式下的仿真系统,比较了2种接入方式的优劣。研究了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电网短路容量的影响和风电接入后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变化,以及风电功率预测与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风电接入可能会使电网出现线路短路容量增加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本文阐述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原理及与常规同步发电机组的区别,以传输稳定性较弱的末端电网为契入点,利用simulink分别仿真分析了接入同步发电机组和双馈风机对电网传输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馈机组具有更好的电网传输稳定性,但同时又存在电压稳定问题。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风电场的等值简化对电流系统潮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等尤为重要。本文使用容量加权法对风电场进行等值简化,在考虑风速不同的情况下研究了电网发生不同故障时,风电场等值机与风电场详细模型的输出变化,进而验证了其在风电场多机系统等值计算中应用的可靠性。使用容量加权法对风电机群进行等值在工程计算中具有较大的使用意义。
本文对汽轮机中压缸单侧进汽运行、高压缸切缸后手动恢复运行、再热蒸汽极低压力运行等非典型操作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剖析,对类似发电机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基于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状态方程及小扰动理论,建立了轴封系统定量分析通用模型。计算了西门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轴封系统各部分热经济性,提出了轴封溢流回收利用的优化方案并成功应用,降低了机组发电标煤耗0.205g/kwh。
通过分析油动机在阀位反馈装置LVDT故障情况下的控制难点,根据油动机的控制原理,结合油动机伺服阀的控制特点,建立阀位反馈装置LVDT故障情况下的控制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及实际工况试验,实现阀位反馈装置LVDT故障情况下的机组稳定控制。
本文首先阐述了低压缸轴端及隔板汽封采用了东芝公司设计斜齿汽封。其次,对国内600-1000MW汽轮机座缸式低压缸轴承振动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对国内600-1000MW汽轮机座缸式低压缸侧齿汽封动静碰磨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对国内300-1OOOMW汽轮机高温蒸汽冷却系统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在未设计中压转子冷却系统时,运行10年中压转子出现严重弯曲问题。同时,介绍了设计有中压转子冷却系统,对冷却蒸汽流量普遍高于设计值的分析。最后,阐述了东汽-日立1000MW机型中压缸冷却模块使用情况。
在不同冷汽进口总压条件下对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第一级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冷却通道以及主流道内的流动状况,并对动叶表面以及叶根表面的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应所给出的最大与最小进口总压,冷却蒸汽对动叶吸力面的影响范围相差约10%的相对叶高,而叶根表面的最大温度仅相差0.6K左右。冷汽进口总压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是冷汽对主流的干扰越强,将引起流动效率下降,因此,最佳冷汽进口总压的选取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