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2R模型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及有效排序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高校科研绩效不仅要考虑其产出总量,更应考虑产出效率,本文基于AC2R模型对江苏41所高校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分析,提出了一种前沿面投影绩效排序的方法对高校进行再排名,从而得山有效决策单元的排序,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由于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与科学逻辑的必然规律,地质、天文和其他领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是不可逆与不可重复的特定系统中不可过渡到全称规律的非常规现象.灾害防减的核心是及时发现突变征兆并尽量减慢量的积累以及弥补突变损耗.灾害防减机制建设重在立足稳定、科学的基本政策,设计创新型立法框架,形成常设双重多级防灾组织体系、构建多元定期直列防灾方案系统、健全临时应急联动统筹指挥部,明确各级政府与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然而与工业发达国家仍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山和科技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利用国际公开数据分析了差距,并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这一结论已经为许多实证研究所支持.伴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此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实证分析G-7国家通过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技术异质性、地区差异化是导致上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是提声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通过分析政府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继而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模型,并以合肥市为例具体阐述了政府如何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发挥作用,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最后对不足之处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针对发达国家之间广泛进行相互研发投资的普遍现象,运用OECD的统计数据探讨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在例子球范围内分散进行和由此导致的区域内研发活动的汇集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以跨国公司的交互国际化动力为理论出发点,构造创新产出的Poisson计量模型,模型中考虑创新能力参与及分散程度影响、宗主国的知识积累、人力资源、基础设和各国创新产出的分散程度影响,对1985-2004年17个OECD国家数据进行广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首先确立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四类,最后对各类地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在开展建筑节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建筑节能工作基础、用能需求等方面,这对于中央政府加强管理及制定区域节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欠发达地区是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潜力,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地区.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挖掘并释放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区域创新为突破口.为此,本文首先突出强调区域创新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作用;其次,分析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难点,提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框架:最后,以欠发达
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传统产业为研究基点,通过产业融合后形成的新产业价值链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区域集成创新和产业协同创新.在研究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区域创新纵向集成过程中高新技术扩散路径及其价值模式基础上,提出通过组织工具、技术工具、平台工具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利用网络化集成优势有力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创新测度既是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创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正在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研究创新测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显得意义更加重大.本文简要回顾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及其创新测度的进展情况;重点以我国第一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欧共体创新调查(CIS)为背景,对中国和英国创新调查的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他析认为,我国的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以及企业的创新活动都与英国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
以互联网为战略平台、由用户自主控制信息并通过复合数据转换实现即时交互的Web2.0正在全球范围内揭开有机组织、传播并深化各类知识的序幕,逐步改变知识发展的封闭载体形态.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无时间限制、无人群限制且无地域限制的全开放知识共享模式有助于加快我国知识资讯与世界接轨和融合的步伐,大力推动新型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