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实验的天棚辐射供冷的计算方法

来源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棚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的空调末端形式,在我国局部地区这种末端形式还具有降低空调能耗的优势,但目前国内没有通用的天蓬辐射供冷的设计计算方法。天棚辐射供冷的设计关键是已知建筑设计负荷与空调面积可通过计算确定盘管进出水温度、盘管间距与盘管供水量,本文在建立模拟实验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简化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通过建筑设计负荷与空调面积计算盘管进出水温度、盘管间距与盘管供水量的实用公式。同时,本文的分析过程也为在实际实验基础上总结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活塞风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地铁环控系统节能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新建地铁周边和地下条件的限制,活塞风道往往过长,当风井或出入口通道超过一定长度,对于既有进风也有排风的活塞风井或出入口,有一部分风将在风井内循环,很难与外界新鲜空气交换。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北京地铁5 号线地下车站出入口引入的新风量。由于北京地铁5 号线车站设置了全高安全门,经由出入口通道进入地铁站厅的新风量将更少,仅占出入口处新风量的
目前在射流风机的选型设计中,仅根据通风系统所需的总升压力布置射流风机,没有统一的依据。鉴于此,本文以隧道内CO浓度作为依据,研究了射流风机的不同组合对隧道内CO等污染物的稀释效果。以天津某快速路隧道结构参数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对隧道内的气流分布进行模拟。为了保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根据相似原理,设计隧道通风模型,模拟隧道射流通风并分析其射流通风特性。通过对不同风机组合方式的模拟比较得出:对于相同组
利用弗劳德数模型(Froude-number Model)建立1:12 水电站主厂房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报告补风口位置不变、改变排烟口位置,不同机械排烟风量(G0、0.5G0、1.5G0)时的模型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对于水电站超大空间内的发电机设备火灾情况,机械排烟量对排烟效果影响很大,而排烟口的相对位置对机械排烟效果影响较小.该研究成果为水电站机械防排烟的设计及规范的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印刷行业空调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溶液调湿技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以达到精确控制室内参数、节省能耗、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文中以某印刷厂封检车间空调系统改造为例,对其空调效果不佳的现象进行测试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测试了系统的改造效果,指出溶液调湿空调在印刷行业的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已构建的一套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以北京地区应用此系统的办公楼为例,建筑面积为7000m2,新风量为20000m3/h,研究再生器容量与储液罐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选择储液罐容量,降低再生器容量的设计值.研究发现:储液罐容量与再生器容量成反比关系,且受热源的温度显著,随热源温度的提高,可减小系统容量.模拟得出,回风蒸发冷却型新风机COP 变化范围在1
本文针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主机优先和融冰优先控制策略,分析了不同策略下对主机容量的影响,以及两种策略下消耗的电量和电费比较。得出:对于一定的空调负荷,主机优先供冷时,随着主机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增大,总耗电量减小,电费增大;融冰优先供冷时,随融冰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下降,总耗电量增大,电费减少。
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设计对其使用的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优化方法——遗传算法,针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经济性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对新、排风风量为0.18kg/s 的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优化求解。探讨了其经济性随各结构参数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优化;得出了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优化结构;随各结构参数的变化,目标函数呈抛物线变
本文选取60m 深垂直U 型埋管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垂直U 型地埋管换热器以及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实验研究了合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不同运行模式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软件对合肥地区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给地源热泵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分析了浙江某地下商业建筑的特点,对三种冷热源空调方式进行了经济分析比较,并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在本项目中的设计运用。
对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合理分析是保证地源热泵空调经济可靠运行和降低其初投资的基本要求,传热模型又是传热过程的关键所在,因而确定钻孔内传热模型对于设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三种传热模型,导出了其解析式,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为地下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