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期间微观热裂纹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来源 :第一届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板坯连续铸造代表生产高级冷轧钢带原料的最好方法.对冶炼与铸造工艺的稳定优化已经使得减少由原料导致冷轧带钢中的缺陷成为可能.典型的连续铸造缺陷,如由表面附近的保护渣或夹杂物而产生小裂纹,弧型连铸机生产的连铸坯上的气泡可以显著地得到降低.由于二次冶金技术的重大进展,板坯表面下的夹杂物带得到如此程度的减少,使得甚至高级冷轧带钢表面的质量不再受到严重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可以确定另外一种独立的缺陷类型:即所谓的微裂纹缺陷.这些是铸坯中非常细小的亚表面裂纹,它们经常只有当该铸坯经历初轧或终轧后才能被发现.到目前为止,这种缺陷要么在大量缺陷类型中没有被考虑到,要么被错误地归因为热轧工艺.在连续铸造模拟机中通过控制高温模拟证实这种缺陷可能应归因于一最初的凝固现象,也就是,在板坯表面下细小的树枝晶间的热裂纹形成,了解裂纹的形成机理使得优化连铸工艺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常问问题库的中文问答系统.对用户以自然语言输入的问题,该系统能够自动地在FAQ(Frequently-Asked Question)库中寻找候选问题集,通过计算句子相似
本文对两本信息技术术语词典中的术语的用字、用词、术语长度等进行了统计,并做了比较分析.另外,还对术语系统的经济指数等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获取语料、建立大规模语料库变得越来越容易.本文讨论了如何从因特网上下载语料,如何解析HTML页面并提取出其中对语料库有用
我国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状态,由于缺乏一些公共的基础设施,很多研究工作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从底层模板做起,造成研究工作难以深入.本文提出,
现代远程教育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在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
本篇论文总结了有关使用氢气来还原铁矿石的信息资料.从理论上,氢气还原就意味着零CO排放.本文评述了氢气的反应能力与现有的工艺;讨论了氢气的来源以及相关CO的影响;评估了
向电弧炉的电弧区喷吹甲烷能够在保持电流和弧长不变的情况下使电压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有关的基本研究已经完成,实验设备是150kg的气密封电弧炉和两只钨顶的交流等离子喷炬.甲
将含有残余元素如铜、锡、铅以及钙和镁的奥氏体不锈钢加工成圆柱形试样,部分熔化与凝固后,进行热拉伸试验.利用控制良好的冷却条件,将试样冷到试验温度,在试样的实验区域内
带钢直接铸造(DSC)经过初步的试验之后已经证明利用该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是完全可行的.带钢直接铸造工艺的核心由一个带有旋转强冷却辊的铸机组成,在冷却辊处钢液受到激冷而凝
宝钢高炉自1992年喷煤以来,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改善喷煤设备性能和操作参数、制订原燃料质量标准和重新设计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多年的科学探索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