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小型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考解读

来源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0年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指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服务拓展创新创造条件,从而提高以人为本服务管理水平。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服务性为宗旨的图书馆,将充分运用自己的网络中心和数据库及全新高效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通过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有效地为读者服务。最后总结了图书馆的拓展服务与创新,已经成为图书馆实现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标志了。从“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意识出发,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读者群,以人为本的服务拓展和创新,所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才是对图书馆拓展服务,创新发展的最好回报。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提供知识,做好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面对网络信息化社会,中小型图书馆如何做好知识服务工作已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现代图书馆服务应由“资源-需求-服务”的小生产服务观向“需求-资源-服务”的全方位服务观转变。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知识收集和存储中心,近代图书馆是知识提供中心丁当代图书馆则应该是知识服务中心。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桎梏。新环境下,中小型图
本文通过研究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与创新,指出公共图书馆应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阅读环境,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并不断深化管理创新,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图书馆事业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会实现图书馆事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才会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更好地体现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并从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读者一起参与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思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的理念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各类读者的猎取知识的渴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彼此尊重,和平共处的前提下创造出美与和谐作为开展图书馆活动终身宗旨。通过特色馆藏资源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分析了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途径。指出创新服务是对过去的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现代的是发展和创新。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人性化的服务已融人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之中。只
周末故事会的模式预示着我国未来儿童教育的一种新趋势,相对于目前功利性目的太强的学校教育以及偶然性差异性极大的家庭教育。公共图书馆的官方背景加上它的公益性目的,天然地导致公共图书馆将最为理性的对待青少年,回归纯粹教育的本质,为青少年提供最为有益而全面的教育。而公共图书馆由在于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天生供给不足,让自身发展已十分勉强,毋庸说去发展公益教育。不过,周末故事会的出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不寻常的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意义,指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快图书馆立法,为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图书馆服务网点建设,使之服务地域均等化等方面给出了坚持公益性推进图书馆实现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本文首先阐释了图书馆的公共性质是公共、平等、免费。现代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体系中的公共产品之一。公共产品的共同本质在于它的公平性、公共性和免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要求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均总福利的最大化,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原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分析指出公益事业的图书馆是纳税人和政府支助的社会公共事业,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研究了少儿图书馆少儿读者为本的服务拓展与创新,指出应加快少儿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展社会化少儿读书活动,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学会利用图书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分析指出人性化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工作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图书馆未来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要积极汲取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经验,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自己的办馆理念和立馆之本。图书馆讲座丰富了传播知识的手段,开辟了学习知识的新课堂,能让更多的听众从讲座中感受知识的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图书馆讲座的不断深人,讲座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办出特色,创出品牌,扩大影响及时
本文首先通过人事管理机制僵化,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综述了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随后从给出了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掌握人才吸引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设置岗位,公开考核、计划招聘、择优录取,以高要求的人才准人标准为基础,做到“问能力”“看学历”,争取引进高素质人才,摒弃传统的“靠关系”,“走后门”准人方式。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