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来源 :第四届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一个气候反馈分析方法—CFRAM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全球变暖停滞期间及之前的加速增暖期间,各个物理和动力过程(反照率、水汽、云、地表潜热、感热以及大气热输送过程)对于再分析资料中对流层大气温度趋势的贡献。
其他文献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最近整编的中国2400个站逐月资料,通过对中国气温象要素变化特征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54 a和近20年来中国气温变化的一些新特征。得到的新结果有:(1)近54来,中国年平均气温除长江中上游、西南部分地区及华北地区局部和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外,全国普遍增温。总体来说,在区域上有“南冷北暖”的非均衡响应。
本文基于CESM-LME过去千年气候模拟数据,利用最优指纹法对全球陆地过去千年地表气温的变化进行检测归因研究。从全球尺度到大陆尺度,太阳活动、火山爆发、温室气体、地球轨道参数、土地利用以及全部外强迫的结果都已进行分析。
会议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的特点,开展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7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和低云量的逐日资料,利用趋势分析、距平和气候变率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55年间气候变化特征。
会议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引起科学界普遍关注,也是公众和各国政府高度关切的重要科学问题。然而准确、连续、均一的气候观测资料经常缺乏,对人们认识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造成障碍;同时,空间域上一个地区气候观测资料点分布情况也非常重要,过于稀疏或分布不均匀的站网难以真实反映气候要素均值和极端值长期变化特征,使得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缺乏代表性。
会议
海冰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一员,当其出现异常时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冬春中国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干旱事件,前人从海温等方面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解释.但是冬季海冰能否影响这种春季降水异常事件,能否作为一个前兆因子?
会议
台湾海峡区域是我国的典型地区,由于台湾海峡的海洋和地形作用,使区域内东西两岸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指标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天气系统活动互为上下游关系,在西风带天气系统下,锋面系统的活动,西岸处于上游位置;在热带天气系统下,热带系统的活动,东岸处于上游位置,因此导致海峡东西两岸气候和气候变化存在许多差异性。
安徽省处于季风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天气复杂多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虽然安徽省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极端事件的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从破纪录的角度,依据1961-2015年安徽省内76个气象站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重点分析了气候要素破纪录事件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全球变暖背景下21世纪初冬季亚洲大陆冷事件特征分析,提出亚洲暖涡指数来衡量冷事件的过程强度。探讨了其与同期高度场及前期海温前兆信号的关系。发现进入21世纪后冬季亚洲大陆的确经历一次变冷阶段,与历史上1983-1987年类似阶段相比强度更强且持续时间更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区域降水的研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广大气象学者的研究热点。由于影响降水的因子很多,因此其变化规律十分复杂。研究者依据各地降水量和实际业务需要,将降水划分不同等级进行研究。
利用中国区域1960-2005年的高精度逐日格点(0.5°× 0.5°)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CMIP5计划的31个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 表明,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要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模拟与观测气候场的相关系数高于0.7,各模式之间的差异较小,且除了最大连续干日,对其余指数的时间变率模拟较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