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魔芋精粉中醇溶性物质的化学成分

来源 :2011年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花魔芋和白魔芋精粉中醇提物的化学组成。方法:样品经过乙醇提取和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花魔芋精粉醇提物中共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丙三醇(30.83%)、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呋喃-4-酮(8.62%);白魔芋精粉醇提物中共鉴定出27个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Z)-氧代环十七碳-8-烯-2-酮(25.90%)、丙三醇(23.70%)、维生素B(9.41%)。结论:花魔芋和白魔芋精粉醇提物中含有酮类、酯类、醛类等化学成分,为花魔芋和白魔芋精粉进一步应用奠定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魔芋种子贮藏过程中病害传染问题,提高魔芋产量、品质,促进魔芋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本试验是选用架藏种芋、土藏种芋、花楼藏种芋以及传统乱堆乱发种芋四种贮藏方式贮藏的大小规格一致的魔芋种并进行田间种植试验,探索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的魔芋种芋的发病率与产量,通过实验证明架藏与土藏种芋能减轻魔芋病害,同时可提高魔芋单产,值得推广。
2009-2010年项目组对富源县魔芋种植区的魔芋软腐病不同发病区的土壤取样,在病理室进行了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卵菌(疫霉)的数量检测,结果说明:土壤中细菌、镰刀菌、卵菌(疫霉)的数量与魔芋软腐病是趋于正相关,放线菌的数量与魔芋软腐病是趋于负相关,偏酸红壤土细菌含量高于偏黑壤土和粘土(水田),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高对魔芋软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009-2010年项目组对富源县魔芋软腐病不同发病区的土壤取样分析得知,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指与土壤中微量元素中交换钙、交换镁、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有效硫、氯离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指与土壤中的有效铜、有效锰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锰含量高,魔芋的软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就低。因此,含硫、氯的杀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差,铜制剂有一定的效果,可叶面补充一些锰肥。因此,控氮增
2009-2010年对富源县魔芋种植区的魔芋软腐病不同发病区的土壤取样分析得知,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指与土壤PH值、全N、P、K和有效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速效钾有一定相关性,当土壤有机质超过6%,碱解氮含量高,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指就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高,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就低。
通过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魔芋精粉非酶褐变成分颜色变化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3h。对魔芋精粉乙醇提取液中非酶褐变成分进行测定,得到非酶褐变和乙醇提取后得到的魔芋精粉中非酶褐变成分含量减少,花魔芋精粉中非酶褐变成分比白魔芋多。
本试验目的是为研究经低温处理后魔芋种球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冻后魔芋种球萌发率和产量变化。为魔芋抗冻性及栽培引种提供参考。试验材料采自云南省富源县,通过常温、0℃、-2℃、-4℃、-6℃、-8℃、-10℃七个梯度温度处理72h后,测定魔芋种球芽、种球外围组织及内部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田间试验统计魔芋种球萌发率及产量。结果表明:经0℃以下低温处理后魔芋种球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
通过对赖氨酸、组氨酸和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出酮类、酯类、吡嗪类等物质较多。其中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最多,该物质是美拉德反应特征产物之一,为白魔芋精粉和花魔芋精粉非酶褐变反应类型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对魔芋地膜覆盖、秸杆覆盖、高垄栽培、套间作种等主要栽培模式的技术特点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述评,以期为魔芋产区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设玉米/魔芋、高粱/魔芋、向日葵/魔芋三个处理,净种魔芋为对照,定期测定照射到魔芋的光照强度以及魔芋的植株高度、茎杆粗度,比较不同植被群落下魔芋的生长状态及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植株的平均高度为14.8cm,玉米/魔芋、高粱/魔芋、向日葵/魔芋三个处理植株平均高度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6.2、15.4、11.4cm。对照植株的茎杆粗度为0.87cm,三个处理植株茎杆平均粗分别比对照处理高0.
将魔芋种球植入装满土的纸盒中,在0℃、-2℃、-4℃、-6℃、-8℃、-10℃温度下冷冻处理3天,室温处理的魔芋种球为对照。检测软腐病原的菌落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室温、0℃和-2℃处理的软腐病原菌,1g种球组织内分别有4、4和2个菌株生长。芽内除了-2℃处理的有3个菌株外,其余处理皆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