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来自亚洲的数据

来源 :第七届亚洲临床肿瘤学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随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关于吉非替尼(ZD1839,IRESSA,Gefitinib,易瑞沙)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日裔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疗效优于非日裔患者.但是关于吉非替尼与安慰剂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ISEL试验的结果却表明:无论对所有患者,还是对腺癌患者,吉非替尼与安慰剂相比未能延长生存.但是亚组分析显示亚裔患者获得生存优势.人们想到:是否人种差异对于吉非替尼的疗效影响特别大呢? 目的:回顾性分析亚裔晚期NSCLC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了解亚裔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与毒性反应. 方法: 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超过2000例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根据大部分研究的报道结果,发现吉非替尼治疗后达到的客观缓解率超过25%;疾病控制率超过6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P)超过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P)超过3个月. 这些研究显示:女性、不吸烟、腺型、PS评分好、多发肺转移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较好.亚裔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受性较好.这些研究还发现日裔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要高于非日裔患者,但是原因不详.最近人们对相关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指标预测吉非替尼缓解情况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遵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仍然可能有10%~30%癌症疼痛患者的疼痛无法理想缓解.对于难治性癌症疼痛的诊断,需要个体化分析诊断癌症疼痛病情,尤其需要注意动态评估疼痛程度及全面分析病情,认识神经病理性疼痛,认识复杂的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对于难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止痛治疗,尤其需要注意综合性抗癌治疗及支持治疗,突发性疼痛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腹腔内脏疼痛治疗,干预性止痛治疗等问题.
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术后确诊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术后化疗组术后(79例)与单纯手术组(71例).术后化疗组的患者接受长春瑞滨(25mg/m2 d1、d5)或紫杉醇(175 mg/m2 d1)+卡铂(AUC=5,d1)化疗,每3周1次,共4周期.结果:术后化疗组75.8%(68/7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多种上皮性肿瘤高表达,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性、粘连性、侵袭性、凋亡抑制和血管生成相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期、预后和对治疗反应相关.肺的正常组织中,EGFR为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常表现为活性增高
近年来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一直是肿瘤学界热点,新药的涌现,新治疗方案和理念的提出,新药不良反应的被关注等切实地体现了该领域蒸蒸日上的进展势头.2005年1月召开的St.Gallen会议(SG)、2005年5月的第41届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会议(ASCO 05)、2005年12月的San Antonio会议(SA)及新近于2006年6月召开的第42届ASCO会议(ASCO 06)报道了一系列乳腺癌内科治疗
目的: 为了解OPCML在卵巢癌中的功能,以及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作为体外转基因工具的高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序列,从CD1小鼠上克隆了OPCML基因,将之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WPI-GFP,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质粒pWPI-OPCML,将pWPI-OPCML+pCMV.dR874+pMD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有OPCML的重组慢病毒,用病毒上清感染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4年美国约有146940例病人诊断为结直肠癌,56730例死于该疾病.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均位居第三.尽管结直肠癌有40%~50%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但其余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或复发并最终死于本病.近40年来,结直肠癌的化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5-FU)为主体,而近几年新化疗药物的出现,特别是伊立替康(Irinotecan)、奥
胃癌虽近年其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常见肿瘤之一,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肿瘤,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关胃癌的治疗存在有较多的争议,如手术清扫的范围,辅助治疗的疗效,化疗及放化疗与手术联合的方式及疗效等.在局部晚期的胃癌(T3~4,淋巴结阳性),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胃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以手术治愈为目标,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不尽人意.为降低手术后的复发提高疗效,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技术诞生以来,预处理方案的探索始终是其不断进步的中心环节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超致死剂量的放疗和化疗("清髓")都是预处理的必要措施,其目的是:①清除患者的造血细胞,为将要植入的供体细胞提供空间(龛);②抑制宿主免疫功能,降低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有利于供体细胞植入;③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④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预防移植物抗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高发病率,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原发性肝癌仍将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全球每年新患肝癌病人中(626000),有55%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诊治形势十分严峻,进一步研究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治的效果十分必要.本文研究, 一、早期发现仍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首要前提,二、外科治疗仍是疗效提高的中心环节,三、综合治疗是疗效提高的重要补充,四、肝癌预防将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异常转化而产生的髓系恶性克隆性白血病.CML发病的最大特点是存在特异性的费城染色体.其遗传学异常特征为t(9;22)(q34;q11)易位,产生Bcr-Abl融合基因.Bcr-Abl嵌合蛋白属非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其二聚体形式Bcr-Abl嵌合蛋白的TK活性失控,导致自身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