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的特点及防范

来源 :中国法学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而出现的新型犯罪。文章对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犯罪黑数、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与智能性等特殊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防范应当立足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应从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发展技术、健全法制、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打防结合等诸多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笔者凭托自己多年的办案体会及经验总结,就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制度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然后介绍了广州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主要做法及其反思,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制度的构想。
谈到学科发展机遇,犯罪学界曾豪情万丈,“当前我国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及其规律——这是任何一位从事政法实际工作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然时值今日,严峻的现实横亘于前:犯罪学之学科地位依然不高,法学界质疑犯罪学学科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且,在学科整合的趋势下,犯罪学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日益被挤占。如何才能扭转当前的颓势?唯有比其他学科更有效的对当前的犯罪高峰作出回应,犯罪学理论才能争取提升的空间。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有人曾提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犯罪对策的战略构想——预防,其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并重,到预防重于打击,直至最大限度地扼制犯罪。那么如何探索新途径,预防犯罪,笔者认为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多建学校,少建监狱”。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这方面的研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的,从其本质出发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到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是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网络处理的信息作为犯罪对象,或以计算机网络作为攻击目标和犯罪工具的高科技犯罪。具有广地域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等特征,其危害后果之大和侦查难度之高无可比拟。为确保信息安全与社会稳定,需要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法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去考察网络可见,网络实际上是人的一个表演前台,它与现实社会具有对应的关系。因此,网络犯罪也主要是根源于现实社会的。但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得边界,由此所导致的社会变迁是制定预防网络犯罪措施时应当关注的问题。网络犯罪因带有较强的技术性而可能魅惑了人的思维。我们必须克服它,从而抓住网络犯罪的本质以制定更为完善的防控措施。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面对的困惑和迷茫、压力和失落、需要和选择等心理状态的描述,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网络以其新奇性、自由性、丰富性、富于挑战性等特点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相吸性”。一些青少年被网络中的黄色信息、攻击行为深深吸引而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其中既有社会引导不善,家庭学校管理不严,行政主管部门失责的客观原因,也有青少年在其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抵抗力、辨别力弱、虚荣心强等主观原因。本文在界定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违法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出来,作为网络主体的广大青少年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网络危机。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主要诱因。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和相关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归纳系统分析了青少年在网络中所面临的十大危机:身心危机、教育危机、诚信危机、经济危机、认知危机、安全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家庭危机、精神危机。针对上述危机的形成原
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现时代的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往往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易于上网成瘾。其原因主要有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管理层面的因素。防治的要旨是加强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文章探讨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相关因素,以期消除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因素,进而消除网络犯罪,使网络为青少年增长知识才干、健康成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