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颗粒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ence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荷叶颗粒剂对造模成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清洁级的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常规适应性普通饲料饲养1周,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A,12只)和治疗组(M,52只),组间大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D0.05).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和进食,动物房保持安静,自然采光,温度25℃左右,喂养持续6周,分别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随机挑选2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180例多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均换用TDF300mg/d口服治疗。观察口服TDF前后HBsAg、HBeAg定量,HBVDNA定量,乙肝病毒基因耐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肝胆脾B超以及血清ALT、AST、
目的:诱导于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为终末期肝病的肝细胞移植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是当前肝病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本研究就中医药在此研究方面是否能发挥作用这一重要问题,探索扶正化瘀方(Fuzhenghuayu,FZHY)在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向肝细胞分化过程的的效应并解析其主要调控机制。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不同应答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关联性分析,探讨该宿主遗传因素与peg-IFN应答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peg-IFN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以王琦"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其诊断表述依据"为标准,分为阴虚质(59例)和非阴虚质(61例)两组。采用聚合酶连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
目的:1、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病证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2年生存率的影响.2、如果扶正解毒消积方能够改善HCC的生存率,初步探讨扶正解毒消积方改善2年生存率的作用机制.方法:1、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且从确诊之日起,能够在我院进行2年随访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
会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者(CHB)免疫控制阶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科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阳性CHB患者68例,符合抗HBV指征,年龄18-59岁,分为中医"类厥阴法"联合恩替卡韦片(ETV)治疗组35例和单用ETV对照组33例,疗程48周.1、在治疗的第0、24、48周记录HBsAg、HBeAg、HBVDNA、ALT指标,和中医
目的:观察土茯苓组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土茯苓组方水煎剂,每天1~2次,5天为1个疗程。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97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RNA和白细胞介素-28B(IL-28B)位点rs8099917基因型。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快速病毒学应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 CoA)脂质代谢轴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各8只。造模12周,中药干预组在第8周起按1ml/100g鼠重予中药(中药"HJJB"复方)灌胃治疗。观察项目:(1)肝组织HE染色;(2)生化法检测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酶免法检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NAFLD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NAFLD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虽有广阔前景,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不断规范临床诊疗、深入临床研究,以待提高疗效。
目的:评价二红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肝功能酶学指标(主要是ALT、AST、GGT),血清血脂水平及肝脏B超表现,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观察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治疗组患者在右胁闷痛、腹脘闷胀、纳差及疲倦等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的总有效率达82.8%优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