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渐近性

来源 :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和前苏联相继启动了各自的卫星导航定位计划.美国发展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以后俄罗斯)发展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此后,出现的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欧洲的全球导航卫星服务计划Galileo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航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现代战争精确打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显现,中国于1989年成功地进行了"双星快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演示试验",并于1994年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工程建设.该系统起步阶段是利用两颗地球同步静止卫星(BD-1)实现区域性导航定位并兼有短报文双星定位系统.开启渐近发展之路.成为世界上正在使用和建设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策略,充分体现了渐近的发展原则。第一步,建成北斗一号系统。第二步,建成北斗二号系统。第三步,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为提供全球服务系统,星座持续渐近地建设和发展。计划建成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系统。将发射新一代的导航卫星,其性能和寿命进一步提高;研制更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构建稳定可靠的星间链路;增发更多导航信号。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实现星地设备全覆盖测试验证。我国将持续建设完善北斗系统的星基和地基增强系统,大幅提高北斗系统服务精度和可靠性;优化位置报告以及短报文通信技术体制,扩大用户容量,拓展服务区域。保持时空基准。北斗系统时间基准(北斗时)源于协调世界时,今后将推动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时差监测,提高兼容与互操作。我国将持续加强北斗系统的基础产品研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开发北斗兼容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培育自主的北斗产业链。
其他文献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从薪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再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至今30多年间,人们一直在进行思考,安全与发展,没有绝对技术安全,如
传统的自耦补偿器自50年代初应用,到现在一直占领着电机起动装置领域的主要地位.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SCR固态起动装置在中国工业领域逐步推广使用,迄今对传统的补偿器形成较
爱因斯坦(1879-1955)1921年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从此,他成了名扬四海、誉满全球的人物.可是他毫不满足,向更困难的领域从事开拓性的工作.同样的追求
文章介绍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了纳米技术、智能/功能材料技术、量子技术等基础科技发展趋势对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的制约,最后就2050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进行
先进的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钻台,钻井自动化智能化时代逼近.为了促进该技术的整体快速发展,国外各大公司及研究团体加大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并主动走向协
低油价背景下,提高钻井速度,缩短建井周期,降低作业成本,对于经济高效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水射流钻井技术是利用高能流体进行破岩,由于能显著提高钻井机械钻速
基于第47届OTC展会,重点介绍了与钻完井、储层改造、海洋工程及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部分石油工程新技术,简要概括了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呈现的四方面特点,提出了技术创新需要
井筒工程技术作为发现油气藏、降低油气综合成本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油气行业的重视,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页岩气开发革命的成功有力促进了井筒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
井眼轨道设计是定向钻井的首要环节,其基础数据是靶点相对于井口的空间位置.现行定位方法基于地图投影坐标进行水平面定位,基于高程坐标进行垂向定位,且二者互不相关,存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