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中心主义到影像叙事的崛起--以中国早期电影为例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其各自所代表之文化典型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发生微妙的转移.文字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是否还能压制"日常生活化"的影像叙事美学的崛起,其实成了某种社会形态转型与否的另类评判标准;从文本叙事的独霸到影像叙事崛起形成的巨大挑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种历史演进的必然,现代中国的审美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某种秩序上的微调.随着现代性进程及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由影像叙事所表征的视听性,成为文化的主因,反过来对传统的叙事威权形成解构性的力量,并在中国艺术美学秩序的重构中占据愈加显要的位置.
其他文献
对中国当代舞蹈发展的现代性特征评价及描述是中国当代舞蹈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舞蹈艺术现象研究探寻艺术的普遍规律,是从艺术学的"一般"到舞蹈学的"特殊".因此,本文的学
约翰·凯奇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先锋艺术家之一,他在音乐、表演和视觉艺术方面的先锋理念受到东方的禅宗、易经和道家哲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使其艺术哲思别具风规,独树一帜.凯
本文专注研究传统经典剧目《临川四梦》的同名舞剧版本.思考戏曲与舞蹈、时间与空间、悲与喜等概念之间的审美二元对立,追问在这些门类、范畴碰撞、变形之后构成的新的"有意
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以技艺的田野调查与记录诸多,偶有对手工艺观念与审美方面的研究,但多基于艺术学的视角,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中国录像艺术中的表演属于"姿势"的艺术,在对纯粹身体姿势的展演中,影像因姿势而道成肉身.表演作为"情动"的表现事件,主要体现为一种从再现到表演的转变,对影像内容的"容貌化
自从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理学)确立以来,如何深入地研究建构起属于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急切的研究议题与学科建设目标.其中,艺理学的学科研究特性也是一项应认知清楚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后学"思潮的狂飙突进,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启蒙哲学的时间和历史话语观,在无中心、平面化的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后现代主义的
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认真学习了这篇讲话,感到十分振奋.在我看来,这篇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系统阐述、重要篇章和重大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愈来愈凸显出对数码电子媒介的依赖.在此背景下,内容分析方法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路径,为文艺研究中的经典解读提供了更多可
在德语词典和西方艺术史家的笔下,Kunstwissenschaft主要是一个视觉艺术概念和视觉艺术史学科概念,与已知的Kunstwissenschaft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