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鲵科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

来源 :第二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鲵科仅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中部,是现生有尾两栖动物的第三大科和代表性类群之一.我国是小鲵科物种的分布中心,近半的物种分布于我国且多为特有种,已知8 属30 种.长期以来,该科分类系统存在较大分歧,对部分属、种的有效性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基于形态学和动物地理学,并参考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据及媒体资讯,对我国小鲵科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旨在对我国小鲵科物种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提供相对详实的理论基础和背景资料.1.本文基于形态学和动物地理学,并参考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据及媒体资讯,结合对三峡库区、武陵山区、大巴山区和大娄山区等地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外业),查看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著和馆藏标本(内业),对我国小鲵科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整理出1 个全新的《中国小鲵科Hynobiidae 属种名录》;2.根据采集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证实巴鲵属和拟小鲵属在重庆各分布有2 种,并确定了施氏巴鲵的模式产地,此外,北方山溪鲵在重庆也有记录;3.根据最新分类动态和模式产地,新拟宝兴山溪鲵、观雾小鲵、南湖小鲵、普雄拟小鲵、远东极北鲵、滨海极北鲵6 种的中文名称,以资区别;4.根据在湘西采到的“花垣小鲵”形态特征,将其修订为肥螈;5.根据文献清理和区系分析,建议取消河南商城的施氏巴鲵(原记录为“巫山北鲵”)和极北鲵(原记录为“极北小鲵”)记录,均修订为商城肥鲵;6.根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将贵州道真的“黄斑拟小鲵”记录修订为金佛山拟小鲵,将贵州麻江的“山溪鲵”和贵定的“小鲵”记录修订为贵州拟小鲵;7.提出了以国家层面结合自然保护地立法实施新种保育制度,并与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制度结合起来,对初步(快速)评估受威胁级别为濒危种或易危种的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策略性建议.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