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信息时代城市重要目标的电磁毁伤防护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暨第九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信息时代的特点,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分析了城市重要目标所面临的电磁威胁,论证了开展城市重要目标抗电磁毁伤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研究内容和思路。
其他文献
现行复合地基设计中的面积加权复合模量计算公式不能反映桩长及端阻效应对复合模量的影响。本文将剪切位移法的一些基本原理推广到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计算中,考虑桩长及端阻效应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得到计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新公式,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复合模量的影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表达式的可靠性。
结合某电厂工程大面积吹填土的地基处理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力固结法加固饱和吹填土地基的问题。通过对加固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土性状变化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动力固结法在应用于饱和吹填土地基处理时的加固机理。本文研究进一步拓宽了动力固结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我国沿海地区港口码头和道路建设中遇到的大面积吹填土加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过程,分析认为在采掘过程中,软弱煤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以大致内凹弧形为主且有一定厚度的破裂区,并在局部形成高压瓦斯积聚,这是突出发动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瓦斯在突出过程中对煤体的作用特点和破煤机理。分析认为,瓦斯对煤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可分为力学作用和非力学作用;瓦斯对煤体的破坏作用是由其本身的能量所决定的,能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瓦斯释放的时空条件。瓦斯内能对
选择了不同地区两个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Ⅱ(中等)~Ⅳ(严重)级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DDC桩法进行黄土地基湿陷性消除效果的原位试验。在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了1000,900,800mm三种不同桩心距与浸水、不浸水共6种情况,得出了当桩心距为1000mm时,不论地基土的含水量多大,湿陷性都无法消除,以及当桩心距为900mm和800mm,地基土的含水量分别大于15%和12.5%时,湿陷性
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桩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通过现场荷载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对钉形桩单桩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钉形桩桩身质量均匀、强度较高,单桩承载力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有很大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钉形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扩大头高度、扩大头直径增加而增大,从承载力角度,钉形桩存在有效桩长。
通过某工程实例,采用FLAC软件对基坑开挖和土钉支护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得到了边坡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坡顶地表沉降值的分布规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FLAC软件用于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能够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正确参考。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基坑长800m,宽度100~150m,开挖深度为13.1m,采用钻孔灌注桩加SMW搅拌桩围护。基坑南侧距离黄浦江防汛墙4.6m,北侧距离百年保护建筑5m。工程中采用了坑底加固、增加隔离桩、加强防水以及优化挖土顺序等措施来减小基坑变形及对环境的影响,现场监测表明基坑开挖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使基坑的最大侧向位移控制在6cm以内。由于基坑规模较大且沿基坑两长边的北侧地面超载明显大于南侧地面
桩承式路堤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已在国内外成功解决了许多高速公路地基处理问题。通过对桩承式路堤进行总结和分析,着重讨论了路堤中土拱效应、桩侧负摩阻力、沉降及承载力等方面问题。研究发现:在工程常用的设计参数条件下,建议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取值范围在60%~80%;为避免路面出现过大不均匀沉降,建议路堤高度应大于1.4倍桩间距;设计时要考虑负摩阻力,建议中性点深度取0.3~0.5倍桩长;打穿时地基土体的压缩
现行规范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时所依据的线性变形理论,对砂土和中、低压缩性粘性土存在保守倾向。对砂性土和粘性土地基进行了变直径的非线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础宽度B的增大,其沉降S增大的趋势迅速平缓,沉降宽度比S/B最终收敛于0,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据此,结合工程实例,对规范中S/b的取值规定,在砂土和中、低压缩性粘性土地基上,按承压板面积提出了初步的修改建议,一般可将承载力特征值提高20
结合电厂厂房基础预制管桩处理,对预制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深入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在预制管桩施工中存在一定的挤土效应,且与诸多因素有关。最后,提出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振动沉桩产生挤土效应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