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第八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病例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含漱液基础上加用含有维生素B12的含漱,比较两组治疗放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中毒及其它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8.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X2=4.1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X2=6.77). 结论:维生素B12治疗放疗后口腔溃疡取得较好了较好的效果,且配方简单、经济、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为寻找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更合理、更有效的物质,制备具有对酪氨酸酶有高抑制率的中药提取物(HEAS-f及其化妆品制剂;方法:实验组受试者早、晚各擦1次含有4%提取物的膏霜,同样对照组受试者早、晚各擦1次复合美白剂(含3%熊果苷,含2%维生素C磷酸脂镁),每周观察并记录一次,连用2个月后做出观察评价;结果:试验组62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3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7%;而对照组44
本文运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104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进行+12、del(13q14)、del(17p13)和IgH重排检测,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分子遗传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目的:采用在鼻窦内窥镜引导下进行咽旁插植后装放疗的新方法,旨在解决常规后装治疗的上述缺陷.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初治和复发鼻咽癌外照射后仍有鼻咽黏膜下肿瘤残留超过1cm或(和)咽旁浸润但侵犯范围较局限的患者23例,在鼻窦内窥镜引导下经鼻腔进行鼻咽及咽旁施源器插植术,术后经CT扫描定位并确认插植位置合格后,利用三维近距离治疗系统进行鼻咽、咽旁肿瘤靶区勾画、剂量优化和组织间近距离治疗
目的:分析30岁以下鼻咽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会市1971年1月至2003年12月登记确诊的132例30岁以下鼻咽癌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30岁以下鼻咽癌占同期登记确诊鼻咽癌的6%,性别比为1.28:1,总的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37.5%和21.82%,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3.8
粒细胞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粒细胞P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向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分化增殖,进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加.笔者观察了GM-CSF预防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了解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血清中EB病毒EBNA、zta 抗体的分布情况. 方法:选择鼻咽癌病人41例,有鼻咽癌家族史的非患者43例,正常人群90例,用ELISA检测血清EBzta IgG和EBNA1 IgA抗体。 结果: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的EBzta IgG和EBNA1 IgA两抗体水平与正常人群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t=1.085,t=0.014,P>0.05),与鼻咽癌病人比较显示低于鼻
本文为了在病毒的整个基因组中研究基因的功能,分析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含有野生型的整个EB病毒(EBV)基因组的BAC-EBV质粒(p2089)转染至EBV阴性的HEK293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建立了HEK293/p2089稳定细胞系.再构建pcDNA3.1(+)/BZLF1和pcDNA3.1(+)/BALF4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至HEK293/p2089细胞内,诱导其裂解性复制产生可视化的重
目的:BRD7是我室通过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自主克隆的一个鼻咽癌抑瘤新基因,并已初步证实为一个潜在的核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对BRD7的核定位信号进行预测、结构分析和功能鉴定,并考察其对BRD7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对BRD7的核定位信号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然后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介导的直接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分别对核定位信号的功能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对BRD7亚细胞
开展鼻咽癌的生物治疗首先在于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鼻咽癌,即鼻咽癌也是一种多因素起因、多步骤发展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本文论述了鼻咽癌的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本文为了寻找鼻咽癌的分子标志物,在鼻咽癌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监督聚类方法筛选到的100个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然后使用Weighted Voting算法最终筛选到6个基因,包括鼻咽癌上调基因RB1,STMN1,DSP和下调基因SERPINB6,AGTRL1和SYTL2.其6个基因代表的分类预测模型能将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症上皮很好的区分开来(33/34,97.1%的正确率,Fisher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