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决定出息,门风决定教养

来源 :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古人早就知道,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这些,对内才能真正做好人,对外才能真正做好事。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环境,是学校和社会无法替代的教育空间。在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更是孩子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人的地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儿童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一位心理学家回答“当好父母最难”,对此,笔者也深有同感。那么,到底应当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家长最应该教会孩子……?
其他文献
有研究表明,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右侧脑区激活更显著,而左脑在对言语类材料加工有较明显的优势。另外,相关研究显示左右半脑对对侧(右左)信息更敏感。期待是指大脑根据先验知识对于即将出现刺激的准备状态。问题:(1)情绪面孔识别及言语材料加工前,左右线索提示是否会影响认知过程?(2)期待是否会影响线索的提示效果?假设: (1)视觉信息加工会受到线索提示的影响,且左侧提示促进情绪面孔识别,言语加工相反;(2)
在社会老龄化加速的今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显得分外重要,与此同时老年道德失范现象屡上新闻,不免引发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的负性刻板印象。本研究旨在探究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内容对其针对老年群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刻板印象内容的信息呈现是否对大学生对老年人的亲社会行为有影响;二是刻板印象内容中何种维度对亲社会行为起主要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 (1)刻板印象内容各维度对亲社
社会认同威胁是一种源于社会身份的威胁,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研究者已经将获得社会认同作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动机之一。虽然已有研究都认为社会认同威胁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是对于这一影响的内部作用机制上还存在争议。本研究试图通过三个实验来验证社会认同威胁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与研究二目的在于验证以往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研究三的实验目的在于探讨认同水平与自我建构间是否存在交
文化与性别的关系是人们考察和研究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文化的性别原型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的性别原型是男性,男性更能成为文化的代表,男性也更能代表一个文化的核心价值特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同的文化是由不同的性别来代表的,男性和女性都能成为文化的代表,但其是依据情境而变化的。笔者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女性也有可能是文化的原型,女性的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代表
主观活力是由个体自身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机感和能量感。主观活力关注的是个体可自动调用的积极能量或自我监管,并拥有热情和精神,是代表个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自主支持和自主动机、心理需要满意度等因素能影响到主观活力。主观活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等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有关主观活力的结构、状态与特质问题,影响因素和功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会议
双困生是指在高校中面临经济贫困和学业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面临经济和学业双重压力,其心理承受的压力要比非双困生或单一困难学生的压力大得多,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更多。本文以高校双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比较双困生与非双困生各心理健康因子间的差异,探索双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为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
目的: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自我概念清晰性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表达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529名在校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而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②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
会议
回避型个体的记忆亏损源于对依恋相关信息的注意回避、编码不足、负性重构偏向及提取失败。文章基于回避型个体消极的他人表征及脆弱/积极的自我表征,展开论述了回避型依恋风格影响记忆加工的内部工作模式与去激活策略、记忆各阶段的加工特点以及自动-控制加工水平的神经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回避型个体在记忆编码和提取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加工差异以及记忆内容情绪感知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以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外部动机与中学生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关系。研究一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被试的外部动机,研究二通过对他人正性评价的期待激发被试的外部动机。结果 发现: (1)对物质奖励的期待会显著抑制初一年级被试科学创造力,而对精神奖励的期待会显著促进初二年级被试科学创造力;(2)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期待都会显著促进艺术创造力;(3)对教师和同伴正性评价的期待会显著抑制科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