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地震技术在胜利油田樊124井区中的应用

来源 :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放置接收器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就可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物性变化情况.胜利油田在樊124井区为解决断层的存在和单个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三对井的高质量原始井间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直达波旅行进速度层析反演和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通过综合解释,对樊124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精细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EOR)、优化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从中纬度海流区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诱因,提出了冬季黑潮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和雪灾发生发展的机制,分析发现:2008年1月黑潮海域海表温度明显较往年偏暖;黑潮海域海表温度正距平区上对应着大气温度正距平区和大气位势正距平区,且气温正距平区、位势正距平区与海表温度正距平区有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认为:黑潮海域通过与大气的强烈的热量交换,使海表温度正距平区上方的大气产生气
2008年1-2月,位于安徽省江淮南部地区的桐城市(县级市)遭遇50年不遇的连续低温冰雪灾害, 时间之长、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均为历史之最,连续21天降雪不止,总雪量达到60.9毫米,其中有两个大到暴雪日和两个暴雪日,测站最大雪深23厘米,全市平均最大雪深达30厘米,山区部分达100厘米;持续一个多月的低温寒冷天气,连续结冰天数长达36天之久,最低气温达-7.6℃.这次罕见降雪过程导致了全市受灾人口
对2008年冬末春初福建冰冻雨雪天气分析表明,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在稳定的环流形势下,中高纬欧亚地区阻塞高压异常发展,北伸与稳定,中低纬南支槽异常活跃,暖湿气流强盛是其主要特征.整个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先后有5次较强冷空气接连影响福建,1月26日后,由于暖湿气流加强使得700hPa气温上升,福建北部地区地面气温在0℃附近,但上层出现逆温,形成有利冻雨的气象条件,是冰冻雨雪天气产生的气象衍生灾
用1953-2008年中国站点降雪日数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南方降雪日数和欧亚大陆大气冷源的时间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月份欧哑大陆大气冷源与我国南方降雪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欧亚大陆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也与大气冷源有密切联系.当欧亚大陆大气冷源弱的时候,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出现了一异常反气旋,有利于该地区阻塞高压的形成和维持,使得持续的冷空气进入中国;南亚和东亚地
根据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专业气象自动监测站网所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对大气能见度演变特征以及相应的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月变化特征.就日变化而言,能见度以14时最大,但最低值出现时段却不一定.对于季节变化,全年以夏季大气能见度状况最好.(2)高速公路上的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都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对21个月中能见度最低月资料的
汶川地处川西山地,地质构造复杂,汛期来临、降水量增加,极容易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坠石等山区次生山地灾害,加之在今后一段时间要持续开展抢修道路、建设临时用房、恢复损坏生产生活设施,有大量抢修救援人员和疏散转移群众仍在地震灾区,一旦发生由于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其损失将会比以往增加数倍。因此,重视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并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对于预防和减轻次生山地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巨厚沙漠区地表复杂,低、降速层较厚,地震信号衰减突出,资料信噪比低,长期以来难以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地震资料.经多次攻关试验,在强化野外采集的前提下,本文通过精细拓展有效频带及采用零炮检距拟合剖面代替水平叠加剖面等手段,使巨厚沙漠区地震资料主频由原来15Hz提高到35~45Hz的水平,并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很大提高,细小构造得到清楚认识.
在井间地震测量中,由于其观测系统的特点,使用三分量井下检波器能检测到更多的直达横波(SH和SV)信息.根据吉林油田井间地震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直达的横波信息在各向异性介质的分析中有可能比地面地震或VSP的转换波数据更容易检测和分离,应用更直观.针对这些数据,我们主要做的研究包括:信号增强处理、SH和SV波波场识别和分离、两种波场的层速度反演(V and V)和VTI介质的各向异性分析和解释.根据反
分析讨论了井中电短天线的输入导纳随其几何尺寸、工作频率、及围岩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下列结论:1)短天线的输入导纳是频率的复杂函数.当频率较低时,短天线的输入电导随地层电磁参数的变化不明显,而输入电纳基本上随着频率的增高呈线性变化.2)在频率比较低时,介电常数的变化对短天线的输入电导影响不明显,存在一个电导曲线重合频段.对于低阻围岩,这个重合频段的上限比较低;对于高阻围岩,重合频段的上限升高.对
中国西部酒泉盆地窟窿山逆掩推覆带获得可用于解释的地震资料非常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地形和表层岩性复杂带来的静校正问题,逆掩推覆体带来的射线畸变、目的层反射能量弱等,但对野外采集来说,造成资料信噪比低的最主要原因应是侧面波干扰.2001年在本区针对侧面波特征设计了宽线采集方法,大大压制了侧面波的干扰,使地震资料品质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表明宽线采集方法在窟窿山这样的复杂地区和类似地区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