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酸雨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初探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重庆市35个站3年的高密度降水pH值监测资料,及重庆市主城区15年的降水pH值监测资料,分析了重庆主城区酸雨的变化趋势和重庆全市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降水pH值较低,15a来年平均pH值介于3.8至4.5之间,基本呈线性递增趋势,倾向率达0.23/10a。重庆市主城区酸雨(pH<5.6)频率较高,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基本在80%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较强级别以上强度的酸雨(pH<4.5)频率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介于30%至80%之间。重庆市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酸雨现象,局部地区还很严重。绝大部分地区最近3年的平均pH值都低于4.5,整个重庆市降水平均pH值为4.07,其中西部和东南部为低值区域,中部和东北部为高值区域。重庆市较强酸雨以上强度的降水出现频率较高。整个重庆地区酸雨频率为84.05%,较强酸雨频率为27.42%,强酸雨频率为26.23%。
其他文献
崆峒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崆峒山的人文景观,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不仅要促进其发展,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更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上作出重大贡献.本文根据现有史料和平凉气象记录,描述分析了崆峒山气候,旨在使我们不但了解崆峒山的气候变迁,也使我们合理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作用于当地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
本文研制了包括两个正交环天线的磁场测量系统,并在高电压实验室经过了标定,得到了定量化的标定结果,该结果表明制作的磁场测量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磁场测量系统在人工引发雷电实验中得到了应用,获得了完整的距雷电通道60m处的磁感应强度波形。基于静磁场安培定律和所测磁感应强度,估算得到人工引发雷电0602两次回击的电流分别为39.8kA和29.1kA,与雷电流的实测结果41.6kA和29.6kA接近。磁场测量
Red sprites(又称“红闪”或“红色精灵”)是发生在雷暴云上方的一种巨大放电现象,通常出现在地面上方40~90km之间。为了解我国大陆上方的Red sprites,2007年夏季,在山东沿海地区开展了Red sprites 观测实验(CRSOC)。实验期间共观测到 17次 Red sprites,所有 Red sprites 均成簇(cluster)出现,而且形态多样,有圆柱状,带有天使状
本文利用变分伴随方法结合反问题正则化思想研究了大气边界层GEM模式(考虑了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湍流粘性力和惯性力四力平衡的大气边界层模式)中湍流粘性系数和地转风参数反演问题。首先写出GEM模式的切线性模式,引入包括稳定泛函的目标函数,利用变分伴随方法推导了伴随模式和目标泛函关于反演参数的梯度表达式,并给出了反演计算方案。最后在就单独或联合反演湍流粘性系数和地转风进行一系列理想数值试验。数值试验
本文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一次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系统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的不活跃。地闪主要分布在较强回波区域内。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较强的回波范围内,且多集中在回波强度梯度变化大的区域;正地闪多稀疏地分布在较弱回波范围内。地闪绝大多数分布在低于-40℃的温度区域内,而密集的地闪多分布在温度变化大的区域内。利用大气
根据大别山地区六安地面站1979-1998年的水气压和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计算了大别山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分析得出大别山区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各天气系统的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大别山区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介绍了大别山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业务流程和作业实施。
云/降水系统中水凝物粒子相态在人工影响天气、航空飞行安全等研究领域有重要作用,目前降水粒子相态的反演已成为双偏振气象雷达应用的主要方向。本文对不同的雷达偏振探测量以及温度廓线在降水粒子相态反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了一种联合利用双偏振雷达RHI资料与温度廓线数据的基于模糊逻辑算法的降水粒子相态反演方法,并给出了基本形式为Beta型函数的成员函数各参数值。利用英国CMARa雷达数据对一次混合云
温度结构常数(CT2)对电磁波和声波在大气边界层中的传输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难于测量,尤其是边界层中上部。本文利用室内模拟方法对光学湍流进行了模拟,利用光斑图像得到了CT2廓线。模拟研究表明,Wyngaard的夹卷层CT2尺度公式仅在对流理查森数较小的情况下有效(Ri>40)。当Ri<40时,根据模拟和实测的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尺度公式。本文讨论了这些公式在估算夹卷层光学湍流方面的应用。
以淮河流域为对象,在假设Z-R关系法、平均校准法、最优插值法、卡尔曼滤波和最优插值联合校准法以及卡尔曼滤波校准法等五种降水定量估测模式对于不同的降水类型而言能力有所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前期降水定量估测结果误差变化的分析,以统计方差为判别标准来选取最佳的估算方法,进行多种估测结果的集成。通过对2007年7月上旬降水过程的应用结果分析,表明:在降水强度较小的情况下,该方法一种有效的集成方法,能够提高降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天气图资料、香港科技大学元朗激光雷达资料和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公布的空气质量资料,对2007年12月8日至12月14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出现的一次区域性灰霾天气过程和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高压或变性高压脊伴随的稳定层结和小风速,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于扩散,是这次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另外,锋前负变压和正变温、边界层逆温层、强气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