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不育的手术治疗

来源 :2011年全国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范围内生育年龄不孕不育发病率约为8%;我国生育年龄不孕不育发病率达到10%-15%。由于环境污染、过早的婚前性行为、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婚前人流药流次数增加、工作压力大、生育年龄延迟等因素使不孕不育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孕不育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三大疾病(肿瘤、心血管、不孕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共对28例Schatzker 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于关节面下开窗植骨,并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随访6~24个月。结果: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93%(关节面塌陷小于2mm)。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8%。无感染、深静脉栓塞及小腿肌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目的:对骨痂延长术在治疗骨缺损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缺损性骨不连12例,其中,肱骨1例、桡骨1例、股骨4例,胫骨6例。均有植骨治疗病史,2次植骨手术后不愈合5例,3次以上植骨术后不愈3例,合并有内固定松动断裂4例;骨髓炎后骨溶解性缺损9例,其中4例伴有慢性窦道。骨缺损长度4~11cm,平均8cm,均采用骨痂延长术进行治疗。延长速度30day/2cm。结果:术后随访1~2年,随访时间13
目的: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11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轻度屈曲位颅骨牵引制动(3 kg~4kg)。单纯后路手术2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螺钉固定,一期前后联合手术42例。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17例,L3 10例,L4 5例,L5 2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术。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钛网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17例随
患者女,36岁。因头皮起皮疹1年余,于2008年5月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于2007年4月发现头顶部头皮起一黄豆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未引起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可见一约1X1cm大小边界清楚的淡红色斑块,质较硬,部分表面隆起呈胶稠状,毛发无脱失,无糜烂,无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重要致病性真菌,在免疫功能正常或受损的宿主中均可致病,可侵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肺和皮肤在内的多个器官,既可引起致命的脑膜炎,也可以仅表现为一过性的、轻微的、可自愈的皮肤损害。新生隐球菌感染已受到全球真菌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皮肤隐球菌感染约占隐球菌感染的15%,但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的的存在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对本病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早期的临床积累、观察阶段,相关的系统性、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pic hystereotomy,LH)自1989年引入临床,已经成为除了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的广泛的可以接受的另一种选择。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表明LH与AH相比有它的优点,如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近期生活质量高,而AH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若腹腔镜手术失败可作为一个后备的手术方案。本文通过对盆腔病理有很好的
自从引入腹腔镜手术,普遍认为利用腹腔镜进行附件手术会取代开腹手术。然而事实证明。虽然腹腔镜手术开展了 20多年,开腹附件手术仍未被淘汰。这份来自澳大利哑各州及地区关于附件手术病人的资料显示了在澳大利亚利用腹腔镜进行附件手术的变化趋势。同时还有一份来自悉尼利物浦医院病人的资料同样也说明了在附件手术中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在所有附件手术中,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已经增加到90%,然而
传统的外科治疗是通过开放手术来完成的,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通过器械的技术革新使手术微创化,是对传统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应用于外科手术,使切口缩小达到了极限,通过视频辅助,使手术的操作部位有理想的显露。但是,在关注其优点的同时,传统腹腔镜也存在着诸多不利之处,如镜头的不稳定性;视野是二维的,没有立体感;直器械自由度小;不符合术者人体工程学标准等等。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则使手术的微
目前腹腔镜技术已可应用于除肝移植外的几乎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上,无论是根治性手术还是各类姑息性手术,其开展范围正逐渐扩大,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技术用于胃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Ohgami等1994年首次报道了局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Kitano等1994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Uyama等1999年报道了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包括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和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