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教育学必须以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的现代视界。换言之,教育倘不在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的地基上重构自身,将永远是无根的、片面的,休想有所作为。基于这样的认知,十年前,我们通州区实验小学率先提出了"构建生命化校园"的文化主张,力图通过生命化校园的构建,让校园成为充盈温馨关怀的家园、弥漫文化芳香的乐园、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园,让校园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体育场、提升生命品质的发射场、增添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校园成为教师闪烁生命光环的天空、追寻专业成熟的领空、驾驶创造飞船的星空。为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并展开了六大行动:设计操作性模型,为生命化校园建构生成驱力——提高了构建的科学性;匹配童年化活动,为学生的童年生命注入活力——提高了童年的丰富性;铺设自成式通道,为教师的专业生命提升动力——提高了成长的内源性;注入发展性因子,为课程的未来生命扩展潜力——提高了未来的适应性;运用激扬型范式,为课堂的人文生命增添张力——提高了学程的人文性;建构诗意化校园,为让校园的历时生命蓄积内力——提高了园景的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