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探讨超声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18年01月至2019年07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24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特点、病理特征,对比不同神经源性肿瘤检查结果的异同点,总结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24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38岁;肿块发生于四肢16例,头颈部4例,躯干2例,全身多处2例;病程1个月-40年;其中13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肿块处疼痛、肢体酸胀、麻木等。上述神经源性肿瘤病理及超声诊断结果如下:①神经鞘瘤15例(超声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淋巴结病变3例,颈动脉体瘤1例);②神经纤维瘤5例(超声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2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③神经纤维瘤病4例(超声均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超声对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9.2%、40.0%、40.0%、100%。回顾分析上述神经源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数据显示:①肿块平均直径约8mm-40mm (病理为神经鞘瘤)、8.5mm-35mm (病理为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呈多发病灶且病变较弥漫;②18例呈单发性(病理:14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6例呈多发性(病理:4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③21例肿块均呈椭圆形或梭形,3例呈串珠状(后者病理为神经纤维瘤病),边界均清晰;④24例肿块内部均以低回声为主,其中21例呈实性,3例呈囊实性(后者病理为神经鞘瘤);其中21例后方回声增强;⑤11例可见鼠尾征,其与神经关系:偏心型7例(病理为神经鞘瘤),中心型4例(病理:1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⑥4例瘤体一侧可见脂肪帽、9例瘤体内可见靶征(病理为神经鞘瘤);⑦肿块内血流信号:0级3例,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病理为神经鞘瘤);0级3例,Ⅰ级1例,Ⅱ级1例(病理为神经纤维瘤);⑧3例神经鞘瘤因分别位于颌下区、颈部及腹股沟区而误诊为淋巴结病变;1例神经鞘瘤因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而误诊为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纤维瘤因位于前臂筋膜层而误诊为结节性筋膜炎。结论: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但对其分类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本组数据显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的皮下或浅表肌层,多单发,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以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病变可见鼠尾征。其中神经鞘瘤易呈偏心性生长,内部可出现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其血流信号可为星点状或较丰富,靶征、脂肪帽对于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神经纤维瘤多包绕神经生长,其血流信号较少或为星点状分布。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具有结节型、丛型及弥漫型3种亚型,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神经走行区,结合病史或皮肤"牛奶咖啡斑"等,较易鉴别诊断。颈部、腹股沟处神经丰富,是神经源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其与异常肿大淋巴结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必要时穿刺活检。
其他文献
在论述我国“三北”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力,探讨和研究了今后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阐明了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
人类眼下居住的地球,已修炼成46亿岁高龄的老寿星.那记录它形成、演化的相册呢,被人们习惯称为地层。有朋友可能就有点烦.谁有心思去追问昨天的老皇历?呵呵.世上还真有些“没眼色”
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对象,研究高光照、缺氮条件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纪律检查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这些年来,广大纪律检查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为维
主要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价格政策体系,促进资源节
等高绿篱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坡耕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育技术,被认为是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等高绿篱(新银合欢和黄荆)篱前淤积土为研究对象,评估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土层深度、不同距篱(坎)距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绿篱处理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入渗率、饱和含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均高于石坎梯田处理,而土壤密度和田间持水量均小于石坎梯田
随着我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保持学”已经成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资源环境类、生态类、地学类、农学类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面对水土
<正>~~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