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丝束电极技术的沉积物覆盖下管线钢的局部腐蚀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部分沉积物覆盖时碳钢锈层的萌发与发展,使用1/4表面积覆盖沉积物的丝束电极模拟完整钢板,扫描100个单根电极的电偶电流和电位,并通过使用超景深显微镜测量单根电极的腐蚀深度,确定沉积物存在时碳钢的局部腐蚀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氧气环境中,沉积物覆盖下的电极始终为阳极;裸露区锈层从靠近沉积物区域开始萌发,并不断向远离沉积物的裸露区域扩散,前5天扩散速率较快,但扩散到一定程度会趋于稳定;远离沉积物区始终为阴极,被保护,基本没有腐蚀发生;随着实验的进行,电极的耦合电位不断下降并趋于稳定;随着阳极区的不断扩大,阳极电流不断减小并趋于稳定;在沉积物存在时,碳钢腐蚀深度最大的区域在靠近沉积物的裸露区.
其他文献
以南极磷虾油为原料,其磷脂含量58.81%,EPA15.1%,DHA8.97%.采用低温丙酮-水沉降脱油法富集南极磷虾油磷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料液比、丙酮含水量、脱油时间对富集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质量体积比),水含量2%(体积比),脱油时间30min.经检测,该磷脂产品纯度为86.52%,EPA28.1%,DHA16.5%.此富集南极磷虾油磷脂的方法为南极磷虾油磷脂产
为改进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单糖组分的分析,分别采用冷水提取(CG)和热水提取(HG)的方法获得多糖.将其复溶于水,离心冻干得到CG-S和HG-S.分别用硫酸-苯酚法、硫酸-咔唑法、BCA法及硫酸钡比浊法测定总糖、糖醛酸、蛋白及硫酸根含量.采用PMP柱前衍生法测定单糖组分.结果显示,长茎葡萄蕨藻采用冷水提取和热水提取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0.77±
结合历史资料、2006年SPOT5和2012年资源三号(ZY-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2016-2017年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本研究以厦门海沧湾、集美及下潭尾湾3个区域为重点区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厦门主要海湾红树林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沧湾的红树林面积在2000年之前大幅度减少;2000年以后海沧湾、集美及下潭尾湾这3个区域红树林面积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海沧湾和集美区域主要
本文将海水生态系统应用于水族箱,研究其中浮游生物、藻类、鱼类等通过生态系统的建立,对于鱼类饲养的作用,对比单一饲养鱼类水族箱与建立生态系统水族箱之间的水质变化与鱼类状况,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生态系统后的水族箱各项非益指标明显低于单一缸体,并能长期处在稳定值内,比之单一缸体,生物状况更加稳定.
试验选取海水珊瑚缸常见的鹿角藻(Codium sp.)、红葡萄藻(Botryocladia sp.)和硬毛藻(Chaetomorpha sp.)3种藻类进行饲养.1周时间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水中NO3-N和PO3--P水质指标进行测定.整个试验期间,鹿角藻缸内水中NO3-N含量由42.55mg/L降到28.43mg/L,PO3--P含量由0.83mg/L降到0.68mg/L,红葡萄藻缸内水中NO3-
利用2216E培养基对东印度洋海水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6S rRNA基因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和多样性分析.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从东印度洋10个站点6个水层的海水样品中分离获得307株细菌,基于16S rRNA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细菌分属于4个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
为解决海洋岩土工程勘探存在着高风险、高投入、低质量、低效益这一难题,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需要,开展了海洋勘探平台系列创新设计及工程应用.本文介绍具有模块设计、现场集成、安全性高、循环使用、运行及维护成本低的海上勘探系列平台研究成果,整套平台系列革新了近海工程"动"和"静"勘察平台现有技术,适用于滩地、潮间带、近海水域岩土工程勘探取样与各类原位测试,且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这对我国水运行业突破欧美核
黄河口湿地位于黄河三角洲范围内,近年在其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划定了生态红线区,需要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精确监管.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局部高清影像图.本文利用无人机对黄河口湿地生态红线区进行重点航拍,对所得遥感影像进行配准拼接和特征提取,并与往年所得影像比对分析,掌握红线区内自然和人为要素逐年变化情况,为黄河口湿地之后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无人机遥感未来可以作为海洋保护区
波浪能作为海洋能源中分布最广泛的清洁可再生资源,使其高效、稳定的被利用已成为如今海洋能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的波浪能,设计了一种基于竖直阻尼板以漂浮浮筒为获能装置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利用其在波浪中的横摇达到发电的目的.该装置由两个相连的圆柱浮筒和与水下竖直阻尼板相连的工作舱组成,通过其在波浪中的相对转动将波浪能转换为液压能从而进行发电.详细阐述了该发电装置的结构要求以及工
能源供应是水下自主航行器AUV长期自主运行的重要制约因素,波浪能发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手段.通常的方法采用基础激励,受制于质量元件的质量限制、振幅限制,以及较低的波浪频率,发电能力微弱.本文提出一种方案,采用外力直接驱动质量元件的方式,大幅度的提高馈入作用力,进而大幅度的提高振动发电能力,并研究了适应航行器外形的摆翼模式.利用机械振动理论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外力驱动模式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