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钒钢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V(C,N)析出规律

来源 :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0.058﹪C-0.92﹪Mn-0.51﹪V钢在变形后等温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及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V(C,N)的沉淀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变形后在650~750℃等温100s时可获得准单相铁素体组织从而基本消除珠光体组织.等温转变过程中,铁素体先是主要沿奥氏体晶界形核,随后逐渐变为晶内形核.V(C,N)的沉淀析出存在两种形式:相间析出和随机析出.VC的相间析出消除了碳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富集,因而是获得准单相铁素体组织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Pt/Ag)多层膜,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并对其结构和磁性做了初步的表征,研究了Ag的含量以及薄膜中每一单元厚度与总厚度对退
会议
本文从永磁材料及黏结永磁体的不同分类方法出发,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NdFeN永磁粉末作为黏结永磁体的磁性粉末填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黏结NdFeN永磁体.从NdFeN永磁
会议
以氧化锌和碳粉为原料,利用高温碳热还原反应法制备出了ZnO晶体.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拉曼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自组装纳米结构的纳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逐步推广,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日益普遍.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更显示出现代教育手段的优越性.
期刊
采用急冷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NdPrDyFeCoGaAlB的NdFeB/α-Fe双相快淬粉,对快淬粉进行差热分析,并将快淬磁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之后进行X射线分析和磁性能的测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人才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容性极强、功能多、层次广,涉及学历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等多个领域,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群体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机会,使其通过成人教育进行再学习、再教育,促进自身的全面提升。由于成人具有相对完善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能够良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因此在移动
期刊
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制备了表面铜修饰的四脚状氧化锌晶须(T-ZnO晶须)复合粉体.使用XRD、SEM、EDS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须为纯氧化锌,镀层为纯铜.同时使用波导法对T-ZnO
利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晶表面层.采用TEM和纳米压痕技术等分析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是由分布均匀的纳米级铁素体
会议
研究了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形变温度和形变量对中碳钢微观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形变温度低于A点(形变时的平衡相变点A)时,析出形变诱导铁素体(DIF),DIF量随着形变温度
会议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和共沉淀法分别成功地制备了LaSrAgMnO多晶样品和FeO纳米微粉.并对LaSrAgMnO多晶样品与FeO按照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制备了复合块体样品.在288~372K温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