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话语对外传播路径与效果--以“新型大国关系”为例

来源 :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y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外交构想和理念,也是中美关系语境中频繁出现的外交新概念.它虽只有短短6个字,但却具有丰富的和平外交思想和和合文化内涵,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关系理论,已成为中美高层会晤的必谈话题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重大外交新概念的翻译和传播,事关重大,不能小觑,需要借用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的视角来解决.中国外交部敢于摒弃西方外交逻辑和语言传统习惯,积极探索外交新词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中国特色、中国视野,对"新型大国关系"一词进行了创新表达、翻译和传播,忠实、有效传递了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宗旨,赢得了美方的积极反应和认同,堪称"政治等效"翻译典范.这一创新译法开创了中国话语自信、话语创新的先河,对创建中国特色的外交学、传播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大国形象、促进中美关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大熊猫故事,超越国家、民族、年龄界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故事,是中国文化输出中宝贵的"稀有元素".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成立以来,集合众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大熊猫文化.本篇论文从大熊猫这个文化符号说起,论及大熊猫故事的分类、素材收集、叙事方式,以及思想内涵的提炼.论文指出,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讲好熊猫故事,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文化输出、树立良好形象均是事半功倍的好选项.
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图书作为一种文字偏好的媒介,依然讲究"内容为王",选题和内容仍是图书的灵魂.但是,精心设计的封面也至关重要,封面是吸引读者视觉感官和引导读者阅读的首要诱因,也是传递图书内容最直观的窗口.海外涉华图书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种外力,在封面设计上使用与中国相关的语言非语言符号是其一大共有特征,也体现出海外对中国形象的具体认知,颇具考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50本海外涉华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路线始终存在误解,因此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当前中国媒体国际传播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官方Twitter账号@CGTN Official对"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从框架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拉斯韦尔"5w"理论分析中国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故事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对沿线国家开展的记者外交活动非常频繁,各种"请进来"交流项目十分丰富,但由于发起主体和合作主体繁多,理念与路径各异,效果也差异巨大.本文基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委托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作者本人负责策划、实施和跟踪研究的2014-2016年两期共18个月的"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的评估数据,探讨"请进来"模式记者外交"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和传播模式.本文跟
"一带一路"是对外传播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问题领域.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聚焦涉带涉路国家对中国的关切与误解,加强对外传播智库建设是本文的研究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知识外宣"的理论框架.在"知识外宣化、外宣知识化"的交互建构中,知识不光是服务外宣的思想产品,智库也不只扮演"思想掮客"的外交角色;对外传播智库及其所出品的知识与思想就是"一带一路"对外宣传与国际交往的主体.在此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从事"一带一路"政治传播方面成绩显著,但问题也不少.本文通过政治传播学的传播主体相关理论,分析《联合早报》"一带一路"频道传播主体及其问题.
本文以文化话语理论为研究框架,从言说主体、言说内容、文化关系三个方面研究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相关报道.研究发现,美国驻华记者、智库专家把握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话语权.《邮报》对本次论坛的关注点集中在论坛的宣传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动机和落实四个方面.美国媒体主要从中国谋求亚太领导权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这种话语背后与美国文化的低语境、低权力距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展以及层层推进,为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传播.尤其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中东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外部环境恶劣,而且中国与中东地区之间存在固有的文化差异,例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宗教等,也为文化的交流传播设置了一道道屏障,对中国与中东
本文基于米歇尔·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研究对象,从话语形塑、话语权力、话语空间、话语实践和话语知识五个视阈审视了"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路径,系统地探究了"一带一路"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实践,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当今世界,随着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作用的日趋凸显,各国围绕文化展开的竞争也渐趋激烈.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为此,党中央也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中国充分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契机,客观审视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的现状,制定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方针,以中华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