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星平台的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师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17第八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可以习得并得到提高的.教师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创造力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帮助教师及时对教学中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具有意义.本文设计了基于问卷星平台简单易操作的教师自我评价方式,满足教师日常的自我评价需求.在之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基于问卷星的教师评价对教师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发生的影响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探究专题导向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在通识课程之创意表达力.文分四大论点,首先,简介「专题导向学习」之理念;其次,从教学规划步骤、教学专题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相关测验等论述教学策略;再者,展现学生的创意实作以证其创意表达力;最后,评估生师的成效.研究发现:将PBL应用于通识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在专题导向的教学
In this paper,I identified two research goals as the priorities for research in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These are:(a)developing assessment techniques,and(b)providing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青少年探索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近十年来涌现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批富有成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然而,受活动场地及活动时间的限制,创新大赛只能培养少数"尖子生".本工作尝试将信息技术与科普中的研究型学习课程相结合,通过开发"物理现象探索研究在线学习系统",将其引入"趣味物理现象探索研究科普课程"中,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学习模式,使更为广泛的青少年受益,在拓展
由于3D列印的普及化与台湾教育部的推动下,在许多学校以及坊间都出现了3D列印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无法理解空间概念且学习时间短促,无法有效熟悉基本功能操作.本文提出实物空间认知法教学法,利用建构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认知能力.让学生熟悉基础操作与3D列印的基本概念.
本文通过对比PBL课程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情况,发现国内的PBL课程大多数翻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其学习场景缺乏真实性,活动设计缺乏创意,偏重形式,较少用在交叉学科中.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文末提出PBL课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流程进行颠倒,使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本研究通过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两轮行动研究,设计并改进了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流程.旨在探索出适合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课程教学流程,一方面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翻转课堂实践,一方面在实践中丰富教学设计理论,同时探索出一条高校课堂改革之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课堂要素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新机遇.本文从新媒体的价值属性出发,阐述了传统课堂要素以何重构、何以重构,重点介绍了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方面要素的重构.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国小低年级及高年级之机器人学习者于机器人学习体验活动的背景、经验、动机及满意度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采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参与机器人体验活动的中年级及低年级学生,共79人.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小学童对体验活动的满意度及持续参与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国小学童对机器人体验活动的价值观、喜爱程度、自信心及自我效能等构面,会影响其对机器人体验活动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持续参与意愿.最后,根
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与内容分析方法,主要以河南电教馆2016年10月在教育讯息技术的行动研究开题研习活动后,建立的微信(WeChat)群组以及QQ群组,观察近半年的教育讯息技术行动研究的教师实务社群发展概况,分析两个社群的特色,重要的知识分享类型,互动型态与资源交换频率.也探索靠谱联盟(COP)社群案例,厘清河南电教馆教育讯息技术社群未来的发展策略.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在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通过学习测验、学习态度调查、在线学习数据挖掘和课堂学习行为分析,实现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