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腈基微孔聚合物膜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采用丙烯腈单体在EVA甲苯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出EVA接枝物为界面增容剂的聚丙烯腈胶体,并采用流延方法制得腈基微孔聚合物膜,并详细地研究了该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特性.腈基微孔聚合物膜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膜.
其他文献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LiMnO,LiNiCoO等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已经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通过FTIR和TPD-MS等谱学方法比较LiCoO,LiMnO,LiNiCoO等阴极材料在TiO包覆前后以应产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而改变和分析这些材料的表面性质.
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是由特殊的金属集流体与电化学活性成分物和作为粘结材料的PVDF(聚偏二氟乙类)涂层构成.此外,PVDF也被用于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中的隔离膜和凝胶.聚合物粘结性能、结晶度、在溶液中的状况及浆料的制备,以及与制备工艺匹配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从研究PVDF/NMP溶液稳定性的立场出发,探讨了在添加和不添加活性物质的条件下NMP/PVDF溶液及浆料的特性.
在生产中,有一些电芯在加液前直流电阻合格,而在电芯加液后,在化成过程和循环过程再发生物理微短路,作者认为这是由于隔膜局部损伤、热复合时形成的局部过薄等引起的.考察一种方法能在加液前就把这些电池剔除,对提高电池的成品率以及节省人力和物力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高压直流电方法来分选电池.
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过程中,Fe易氧化成Fe,生成FeO杂质.该杂质极大影响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产物变化,探索Fe初始产生时间及机理.为避免FeO产生,对常用的高温固相法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杂质产生,制备得到电化学性能更好的产物.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提高电池的放电电效率.电池放电效率的提高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优化正极配方;优化电解液成分.
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VC后,化成首圈形成的SEI层与未添加VC的电池有所差异,VC可以在电极表面上形成了聚合膜、但VC对电池产气的影响至今未见报导.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添加1﹪VC电池的气胀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未添加VC电池的气胀气体成分以及循环性能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在电解液中添加1﹪VC后电池发生气胀的情况.
本文采用恒电流聚合方法,在不锈钢网上聚合聚苯胺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和作为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电极的制备方法与文献相同,而本文聚合液采用1.5M的HCIO和0.2M的对甲基苯磺酸作为电解质.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中,常有电芯在化成过程的恒压充电阶段出现充电容量远高于放电容量的现象.通过我们初步分析认为电芯内部Co(Ⅲ)/Co(Ⅱ)氧化还原电对形成闭合电化学反应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实际过程出发,初步探讨电芯中Co元素溶出(即不以LiCoo形式存在)机理.
本文以自行设计并合成的有机多硫化物多硫代聚苯撑(PPPS)为例,采用UV/Vis光谱、循环伏安测试、SEM测试等手段来探讨不同电解液对有机多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
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发现,电芯萃取干燥之后,在其表面时常有白色粉末.为了探明这种物质(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的原因和对电芯性能的影响,本文对这些物质利用ICP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检测,同时初步探讨这些物质的来源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