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比较——供方补贴与需方补贴的角度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证低收入群体住房政策有两类,一是对供给方补贴,二是对需求方补贴,不同的补贴方式对住房补贴的效果及效率不同。目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是我国目前住房保障的两种主要形式。本文针对这两种补贴政策的政策效果及实施效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廉租住房以及株州市经济适用房为例,对供方补贴及需方补贴方式进行了评价。
其他文献
尝试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能源的影响,主要从城市规划与城市能源消耗关系的剖析切入。针对目前城市能源消耗现状,重点从规划视角建立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的概念模型,并梳理城市土地使用、交通系统特性等因素与交通能源消耗的关系,以理解城市交通行为后面复杂而微妙的逻辑,揭示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战略与局部层面上的影响。通过此类分析研究以期提高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效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本文从数据的客观性和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出发,按照经济发展度、社会安定度、生活舒适度、文化支持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五方面的标准,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城市宜居指数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北京市2000 年-2006 年数据进行处理,对北京7年间城市宜居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以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征地留用地为核心,对该类特殊用地的规划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先是回顾了深圳土地征用与征地留用地管理的历程,分析了规划管理工作中面临的规划管理台账不清、规划选址依据不足、用地安排缺乏价值考虑等问题,提出建立征地留用地安排的“双评估”机制、建立征地留用地与违法用地处理联动机制,按照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征地留用地等主要思路,并建议如下规划管理对策:出台深圳市征地
当前失地农民主要生活在城中村和还建安置小区内,这些社区的公共空间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城市形象。因此本文对失地农民社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更新进行探讨,针对失地农民社区——城中村和还建住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更新策略和空间设计方法。
现代城市面临日益突出的防灾减灾问题。建立防灾空间体系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公共开放空间是防灾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城市设计的视角,从功能及形态维度探讨公共开放空间对于防灾空间体系的重要意义,阐明开展基于防灾减灾的城市设计研究的必要性,提出防灾减灾城市设计的概念,阐释其基本内涵,并尝试探讨相应的设计对策。
住区边界空间作为住区与城市的交接过渡,是住区与城市交流最前沿的地带,具有重要的城市意义。当前的住区边界空间呈现出僵硬冷漠的表情,与城市缺乏交流互动,没有对城市作出其应有的贡献。本文论文结合类型学、城市设计等理论,从城市的角度展开对住区边界空间的研究,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边界空间处理手法。
我国城市处于郊区化过程中,利用轨道交通采用TOD 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和引导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首先确定轨道站点及线路的影响范围。利用地铁调查数据,对典型站点各种衔接方式的接驳距离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轨道站点直接影响范围为半径500m 区域,间接影响范围在 750m -1500m,并对影响范围相关因素如站点区位和周边道路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
通过探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协调的内容,建立了“两规”的协调体系。客观上预想,通过“两规”规划指导思想、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标准和规范、规划方法等的协调,亦可规划技术层面实现“两规”的动态协调。
城市跨河发展主要分为“沿江—跨江—拥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面临问题不尽相同。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目前仍处于沿江或跨江的初级阶段,城市跨河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兹待改善。本文根据中外各典型城市的总结,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河流宽度与跨河通道对比关系、通道密度、两岸人口比例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判别城市当前的发展状态提供参考条件和依据。
基于目前国情、城市轨道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状况和出行特点,笔者认为促进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是实现各交通方式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效益,并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三个典型站点地区的抽样调查,进一步分析了轨道与自行车接驳的现状、乘客的出行特征、行为意向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