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原住民家庭教育相關問題之探討

来源 :1999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阿里山乡原住民传统家庭教育观,及推广家庭教育之需求及作法,作为规划拟定推展策略之参考。
其他文献
文章报告了“在亲子和谐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个性”课题内容。介绍了以育人为本的课题理论,以及课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效果。
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网络信息,已经或正在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成为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路径。然而,由于存在着对网络和网络信息的种种误解,更存在着出于不同经济、政治目的而对网络技术的滥用,以至于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明显不足,而负面影响却日趋严重。要改变这一不正常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强化硬性管理,还要善于进行软性调控与使用,这就必须深入把握网络信息的特性,转变观念与方法,把网络使用纳入常态,使
文章论述了家庭教育的主体性地位,介绍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倡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措施,指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关键。
近年,社会变迁伴随着家庭结构与功能改变,社会出现了许多「弱势家庭」。外籍配偶家庭、父母离异的单寄亲家庭、原住民家庭、身心障碍者家庭与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等之家庭,在在都影响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弱势家庭子女普遍在语文成绩上表现不佳,而语文是所有课业学习的基础,弱势家庭子·原·的学习资源就差。如果学习成绩差距越?越大,可能终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放弃追赶机会。本研究目的在透过「绘本教学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旁观者的人格特质、霸凌行为的知觉及情绪反应的相关模式。使用分层随机丛集抽样的方式。以问卷调查访问嘉义市国小五、六年级学童700人。研究工具采用「OCEAN人格特质量表」、「旁观者对霸凌行为知觉」、与「旁观者霸凌行为情绪反应量表」,以结构方程模式软件AMOS进行观察数据间的适配度及模式验证。研究之结果发现所建构模式在各项适配指标大多获得支持。具有好之模式适配度;其中「人格特质」正向且
本文主要探讨台湾地区已婚夫妻之间婚姻暴力的问题,试图了解在台湾家庭婚姻暴力的影响因素中,究竟是资源理论还是社会控制理论比较具有解释力。结果发现社会控制模型比资源模型更适合用来解释台湾地区的婚姻暴力。妻子样本的资源模型与社会控制模型都达显着水准,但是社会控制模型整体预测率较高(93.4%),对於发生暴力的预测率为23.9%,模型申达显着水准的变项有年龄、全家每月收入、婚姻与家庭生活满意度。丈夫样本的
农村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家庭教育研究更是薄弱,研究农村家庭教育对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农村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家庭教育事关整个社会的每个家庭,在农村中又事关“三农”问题,事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和家庭健全功能发挥,研究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必须站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作用,探讨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双亲家庭国小学童的父母共亲职品质的现状,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家庭变项的共亲职知觉差异,共亲职品质、婚姻品质及父职参与之间的相关性,父职参与态度与实践的重要指标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评定家有国中生的母亲之亲职教育需求。先由研究者向受访者搜集主观经验资料,加以分析诠释,解读其亲职经验的本质,再从理论的角度,寻找亲职教育的需求。研究发现:(1)受访者都想要当个好妈妈,却不知所措。(2)充满担忧与挫败感,不知如何跟孩子互动。(3)亲子关系之空间小,经常起冲突,形成冲突的恶性循环。(4)母亲的失落感,把孩子当作重心,想黏着孩子,好像妈妈还没长大。(5)妈妈携带原生家庭
通过对500余位流动人口婴幼儿受教育状况的调查和典型案例的剖析,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这一潜在热点问题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并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流动人口婴幼儿学前教育状况的关注清晰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流动人口婴幼儿子女在接受学前教育问题上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为把“让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的目标落实到实处,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