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激光光谱的NH3检测系统及对北京城区的连续监测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气是大气酸性成分的主要中和剂,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以及酸性沉降的重要因素.研制了基于开放光程近红外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大气NH3浓度连续监测系统,并对北京城区大气NH3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进行了两次连续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大气具有较高NH3浓度,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周期特征,基本特点是白天浓度低,夜晚浓度高且变化相对平缓,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多窗谱方法(MTM),对全球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进行多种信号的检测、重构,着重分析不同区域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演变特征及其遥相关特点,初步研究显著年代际振荡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年代至世纪尺度温度变化的显著信号有准70年波动和准30~50年、准20~30年、准15年、准7~10年多种时间尺度的振荡,其中准70年波动主要存在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准30~50年振荡则覆盖了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OGCM)进行改进,分析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年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阶段的异常环流结构特征.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
本文用最新版本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夏季东亚区域气候进行了月尺度模拟,以检验模式对中国夏季异常洪涝事件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基本模拟出1998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分布、强度及季节性进退.对温度和湿度的模拟也与实况较为一致,并能较准确地再现西太平洋副高北进南退的时间.模式对大陆东部、南部和西太平洋地区上空的对流层温度模拟偏低,导致位势高度模拟偏低,模拟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偏弱,长江
本文使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50°N附近东北北部;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
本文通过数值试验对南海地区(SCS)夏季风的爆发机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菲律宾以东洋面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夏季风爆发前,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温偏高时,则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温偏低时,则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
本文利用1951~2003年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冬半年(头年10月-次年3月)影响广东的强冷空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存在的低频振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的次数逐渐增多,它与30~60天的功率谱值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与10~20天的功率谱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准单周的振荡关系不明显.Elnino事件发生中的冬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1年全球(南极除外)及其大尺度区域陆地6-8月的旱涝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950S-1970S为全球洪涝多发期,1980S-1990S为全球干旱多发期;所划分出的全球6-8月旱年和涝年的平均降水距平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差异最明显的地区几乎包括了全部季风区,全球大部分区域涝年的平均降水多于旱年的平均降水.但也应当注意,全球各地几乎
由于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时空变化有直接的联系,故而定量化研究季风的活动对预测旱涝等灾害性天气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量化指标描述的结果多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因此,在确定定量化指标之前还需要对季风的气候学特征有更多的了解.为此,本文利用1958年~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首先分析了南亚地区风场演变的基本特征.分析表明,850hPa与200hPa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具有显
本文陈述了作者在执行中-比科技合作项目期间,与比利时科学家共同寻访我国早期气象观测记录的重要收获.主要有法国教士在北京的1743年7月-1746年3月的日温度观测记录,和1757-1762年的逐日观测记录,包括温度、气压、风及天气状况等项目.温度观测每日2次,使用Reaumur温度计测量.这些记录对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现已试用于历史极端气候事件的复原推断.
应用新疆北部和天山山区50个气象站1961~2002年11月1日~翌年4月15日经过整编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新疆牧区大-暴雪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异常及其气候变化,应用典型个例分析了新疆暴雪的水汽来源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