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微循环障碍及治疗

来源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时首先发生微循环的障碍,然后启动缺血瀑布,最后引起神经无的损伤<[2,3]>.因此,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微循环的改变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微循环的治疗也成为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作者深入探讨分析了卒中单元的系统论,论述了卒中病房的评价,并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了卒中单元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并揭示了系统论方法对建立卒中单元的指导作用.
作者观察了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提出了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揭示了可促进患者清醒、快速缓解头痛的特效.
笔者记述了经过多年探讨、自拟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汤,并通过100例疗效观察,疗效判断,总结论述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揭示了改善微循环的药理.
作者进行了脑卒中后的降压管理的深入研究,指出了脑卒中的预防效果主要取决于有效的血压控制的治疗理念,并提出了治疗方法及治疗原则.
笔者强调了急救对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指出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获得快速规范治疗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远程医疗和中风缓解箱方案.
在哈尔滨地区汉族人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脑梗塞患者其MCP-1启动子区-2518G等位基因频率(0.578,0.646)均高于Rovin报道的高加索人,美国黑人,亚洲人,墨西哥人(分别为:0.29,0.22,0.47,0.47),这表明了不同人种,地区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哈尔滨地区汉族人中,MCP-1启动子区A-2518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作者论述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钙通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指出了血管性危险因素在VCI发病中占重要地位,提出了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治疗后第2d、第7d血IL-1β及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第1d、第2d血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15d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赛美澳)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急性期血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
本文对不同预处理引起的脑缺血耐受和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概括了脑缺血耐受的可能机制,揭示了脑缺血耐受实际上是外界刺激激活了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文章针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介入治疗及临床评价,阐述了专用封堵器介入治疗技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及治疗原则,并强调了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