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熙“佩文斋”御书房的文化价值

来源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御书房是清代皇室重要的文化设施.御书房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较普通书房要丰富而复杂."佩文斋"是康熙位于畅春园内的起居处及兼御书房.本文从"佩文斋"的取名释义、文化功能及与敕修诗书画典籍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考查.首先,"佩文"命名寄寓了康熙推崇儒家及文治天下的品志情趣与政治理想.其次,"佩文斋"兼具读书写字、藏书编书及文事活动三种文化功能.最后,康熙以"佩文斋"命名敕修诗书画集,"佩文斋"宝玺均钤于书画之前,证明"佩文斋"书房与诗书画典籍之间存在确定的联系.通过研究"佩文斋"书房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功用,不仅能够呈现康熙个人的思想情趣,还对促进清代皇室文化形态及特征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代东西文化交流的具体事象有多种多样.伊索寓言的东渐也是其中一个.西洋的传教士来东方传教时,他们一定要带着圣经和伊索寓言.不管中国,日本,其它东南亚或者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是一样.这篇文章里笔者想描述伊索东渐的历史和它的中国和其它东方国家的传播的实际情况,并且探讨翻译观和文化政策等等.
本文对2007年秋,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378号拍品是一册《六家文选》刻本从纸张、墨色等方面考查,初步认为此册不是宋刻残本,是袁氏嘉趣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的刻本,那么这方“楚王之章”当是伪E口。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原图书寮)为日本汉籍收藏重镇,其藏书承自旧红叶山文库、昌平坂学问所、太政官文库以及旧山内侯爵家、旧幕时代儒家古贺家、旧德山毛利子爵家、旧幕府医官多纪家藏书的献纳本,国分种臣藏本等等.现存中国宋代至明代以及日本庆长之前刊本、写本一千三百余部,其中仅中国宋元刊本即有一百七十余部.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书南宋绍兴年间刊本《初学记》、南宋祝穆原本《新编四六必用方与胜览》、南宋绍
本文详细论述了日本明治维修后前后期东本愿寺在中国进行的传教活动,分析了东本愿寺与中国人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深刻的对立和冲突,探讨了日清两国的外交问题。
为探讨《营造法式》一书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营造法式》的力学意义.基于《营造法式》规定的基础、柱、梁、铺作等构造角度出发,分析了上述构造几何特征、营造作法对古建筑抗震性能及静力稳定性能的有利影响,探讨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力学机理.结果表明《营造法式》规定的基础分层作法及筏基、桩基的采用有利于避免古建整体的不均匀沉降;柱底平摆浮搁可产生滑移减震效果;柱身侧角可提高结构整体稳定
在紫禁城中的重华宫举行茶宴联赓对诗,是清宫典礼之一.乾隆帝曾谕,将重华宫茶宴联句定为后世家法.据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的说法,清高宗御制诗有五集,共434卷,收诗五万一千八百首.篇章之繁富,可谓空前绝后.闻名中外的《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共收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多达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计三万六千册.此书从三十八年(1773)正式开设四库馆起,到四十七年(1782)正月,历时九年余
本文通过介绍清代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佛教信仰及敕修蒙文佛经,颁赐寺庙等活动,以论证清代皇帝对蒙古成功实施佛教政策,以及佛教文化对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医学、建筑、哲学、思想、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钦定八旗通志·艺文志》共著录97条,有34条袭自《四库全书总目》的同名提要,其中经部7种、史部13种、子部6种、集部8种。条目虽只占三分之一强,但字数却占了绝大部分。其作伪手法为:第一,删去版本著录,仅《章江集》保留了一条。第二,著录作者时删去时代。皇家官修书竟然如此潦草,不足为凭。而《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序称:“今以四库所著录、存目为主,而益以通行之刊本与诸家之藏本。”蜻蜓点水,
佛教有《大藏》,古代读书人无力见到大量书籍而向往"儒藏".书籍虽是唯一和读书人有关的事物,但读书人很难获得,煌煌巨著和大的丛书只有皇家才有力完成.明清两代皇家对文化的关心,明代朱棣表现在类书上,清代弘历则在从书.他们关注文治,都是为自己方便,弘历多次去江南,直到江南读书人愿意读书,后来让抄录《四库全书》江浙三阁.朱棣和弘历虽然为自己看书方便而兴师动众,但客观保存了很多图书,这一功绩不能抹杀.当然弘
《钦定西清砚谱》是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宫廷藏砚的图录,后列入《四库全书》的子部.其中,所著录的以兰亭为题材的砚有五方,而尤以薛绍彭所制最为精美绝伦.1931年,故宫博物院以薛绍彭所制兰亭砚为蓝本,印制了"西清砚谱摹绘宋薛绍彭兰亭砚"笺,共一套四种.直至今日,这套笺纸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钦定西清砚谱》为依据,叙述了《钦定西清砚谱》、兰亭砚以及"兰亭砚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重点探讨了"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