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农药学科科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植物源拒食剂和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可防治农林牧等200 多种害虫.1997 年,印楝素以新化合物结构作为新农药在我国登记,到2014 年底成为农业部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整整历经了17 年.拒食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是印楝素最主要的两种作用方式,但是其分子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为此,本课题组以斜纹夜蛾、黑腹果蝇、昆虫离体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基因果蝇和GAL4-UAS 二元表达系统、神经电生理技术以及western blot 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印楝素的拒食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以含不同浓度印楝素的菜叶处理斜纹夜蛾幼虫12 或24h后,幼虫对不含印楝素的菜叶仍然产生拒食作用,推测印楝素可引起昆虫产生拒食记忆;印楝素降低了果蝇食道下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频率,通过抑制口器上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的电信号而产生拒食作用.(2)成虫盘是印楝素的重要作用靶器官,印楝素诱导成虫盘凋亡损伤,激发dilp8 上调,从而抑制PTTH 信号通路,干扰生长发育.(3)印楝素不仅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且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印楝素通过InR-PI3K/AKT/Tor 信号通路引起细胞自噬,并通过分子开关Atg5 促使自噬向凋亡的转化.
其他文献
  大田作物杂草防除难和除草剂引起的作物药害,已成为作物生产实际中的两大问题。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构建弱病毒载体pCB-CMVF209-no2b,以此载体
  采用种子萌发法和小杯法测定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对双子叶植物(马齿苋、萝卜、白菜)和单子叶植物(稗草、狗尾草、无芒雀麦)的芽前及芽后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对6 种
会议
  我国每年近百万吨农药用于病虫草害的防治,但能够达到作用靶标的药物仅不到0.1%,绝大部分农药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及威胁人类健康[1].纳米农
  为了明确杀菌剂在寄主组织内的保有量及其对靶标病害防治效果间的关系,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为代表药剂,苹果炭疽叶枯病为靶标病害,通过田间施药后不同时间采集
  山东省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化学防除是山东省棉区防除杂草的主要手段,播后苗前主要用二甲戊灵土壤处理,苗期主要采用精喹禾灵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和草甘膦定向喷
  手性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可以提高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是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符合社会发展和新农药创制的要求。手性农药创制主要有四种方
  手性药物不同的对映体可能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药理活性及代谢差异,手性农药的创制使化学品的精准使用成为可能,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可以提高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符
会议
  线虫病害是一种危害严重并且分布广泛的世界性病害。目前防治线虫最为有效的化学农药为噻唑磷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阿维菌素等GABA 受体抑制剂,但均对哺乳动物毒性较
会议
  在“2+2”培养模式下,本文通过分模块式教学,利用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等措施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实践能
  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与农药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用杀菌剂开发领域经典且充满活力的一类。较具有代表性的酰胺杀菌剂就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目前开
会议